健康養身★周邊動脈阻塞 嚴重恐須截肢

周邊動脈阻塞 嚴重恐須截肢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根據文獻指出,約50%罹患周邊動脈疾病的患者都須接受截肢手術,且洗腎患者發生周邊動脈疾病的機率為22.8%,不到五個患者就有一位罹患此病;彰化基督教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楊淵博指出,動脈血管硬化恐發生在全身任何地方,若發生在四肢周邊的血管,就稱為邊動脈阻塞疾病。

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因不會致命,但惡化時卻恐影響日常生活,嚴重時甚至因血流無法到達四肢,必須截肢處理;楊淵博說,周邊動脈疾病症狀又分為四級,包括初期無症狀、間歇性跛行、休息時疼痛以及難癒合的缺血性傷口。

醫師楊淵博進一步說明,包括年紀大於40歲以上、三高患者、抽菸或其他動脈阻塞疾病等,都屬於周邊動脈疾病的高危險族群,治療上,若能有效控制糖尿定等危險因子,配合運動和藥物就能獲得良好控制,若無法改善,則建議用導管或繞道手術處理,像導管方式,術後傷口小,且恢復時間短等優點。

周邊動脈疾病不難診斷,民眾可定期接受檢查,像是周邊血管超音波等,不需注射顯影劑,也能正確評估血流狀態;楊淵博提醒,周邊動脈疾病雖不會立即致命,但嚴重時,恐會使肢體出現缺血性表現,因此若發現有異狀,就應盡快就醫檢查。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860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孕婦的產前檢查攸關孩子的健康,其中產前超音波除了能確認週數和胎兒數、監測胎兒生長狀況、和診斷結構或相關染色體基因異常。臺中榮總婦女醫學部優生遺傳學科曾振志主任指出,根據許多研究指出,可親眼看到胎兒的影像,對於多數的準父母來說是愉悅且正向的體驗,也能戒除產婦原先不良習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最近奧運賽事吸引全球目光,進入心理諮商的領域越久,就越覺得運動表現與大腦功能息息相關,從一個人運動的過程中,可以觀察他紓解壓力的方法是什麼?重不重視自我表現?自我管理的能力強不強?以及對目標的持續力長不長,可不可以堅持到底?運動反應人格特質喜歡相同運動的人,往往也擁有相似的...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詩茜/台北報導】32歲A小姐本身是長期服用西藥的紅斑性狼瘡患者,結婚3年都沒有受孕,至西醫婦產科檢查,卵巢功能竟然明顯退化,AMH(抗穆勒氏管荷爾蒙)AMH值已經在1以下(小於1),代表「卵巢濾泡存量」偏低,懷孕機率大幅下降,由於月經長期不規則,加上常有臉部潮紅與皮膚乾燥的情況,從沒...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譯組/外電報導】最近有1項新的研究發現,吃牛肉、羊肉、豬肉和加工肉類,會造成心臟負擔,而且吃得越多,心臟的健康狀況就會越糟糕。 研究的人數超過140萬人,追蹤時間大約30年,研究發現,每食用1.75盎司的牛肉、羊肉和豬肉,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就會增加9%;吃加工肉類食品則更糟,如培根、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