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周邊動脈阻塞手指發黑 導管疏通婦人免截肢

  南投1名54歲伍阿姨年輕時因飲食不均衡,造成慢性疾病纏身,除了長期服用多種藥物,也在外院洗腎治療,半年前因雙側手指疼痛、發黑且冰冷,導致生活無法自理,也不敢出門,深怕「黑豆乾手指」嚇到人,赴醫檢查確診為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左手手指壞死嚴重,無法完全恢復,但右手透過「導管周邊血管成形術」打通血管後,逐漸找回觸感與溫度,避免截肢的命運。

  伍阿姨自述,年輕時飲食偏好大魚大肉,長期下來除了罹患三高,更需洗腎治療,1年前曾因腳痛就醫,治療後原以為沒事了,沒想到隔沒多久,休息時換手指感到異常疼痛,起初不以為意,僅藉由吞止痛藥抑制,直到雙手膚色漸漸發黑、變得冰冷,且疼痛頻率增高,才趕緊赴醫治療。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檢查室主任張育晟表示,伍阿姨本身為糖尿病及末期腎病患者,因長期洗腎導致血液循環差,造成血液供應遠端組織的養分和氧氣不足,手指才會出現發黑疼痛的症狀,透過周邊血管超音波和電腦斷層血管攝影檢查,發現她雙手尺動脈及橈動脈血管多處狹窄及阻塞合併嚴重鈣化,經由「導管周邊血管成形術」治療,才讓伍阿姨免於截肢。

  張育晟指出,在台灣,洗腎病人罹患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的盛行率約17至48%,此病多發生在下肢,常合併嚴重的血管鈣化,初期無症狀,但當休息時四肢末梢產生疼痛,代表病程已進入中晚期,此時若不積極治療,恐會因組織潰瘍或壞死,最後往往只能藉由截肢來避免感染敗血症。

  周邊動脈阻塞為動脈粥狀硬化所致,好發於中老年人,患有三高、抽菸、慢性腎病變、肥胖、家族史的民眾亦是高危險群。張育晟說明,經評估患者的情況適合「導管周邊血管成形術」,利用動脈打針的微創方式,打通狹窄和阻塞的血管,並使用氣球擴張或置放支架,不需開刀,術後大幅改善疼痛感,也能減少對止痛藥的依賴,使慢性傷口能夠加快癒合。

  最後,張育晟提醒,患有三高、抽菸或心血管疾病的民眾,應特別留意四肢的變化,若出現缺血性疼痛、感覺異常、溫度改變等症狀,初期可透過藥物治療,但若已出現休息痛、肢體末梢發黑,卻又延誤治療,恐會增加治療及恢復上的困難,不可不慎。

相關推薦

日本先前贈送124萬劑AZ疫苗給台灣,今天(25)日再宣布將追加100萬劑AZ疫苗贈台。對此,我國駐日代表謝長廷在臉書貼文表示,這次日本捐贈台灣的100萬疫苗,不是「檢討」,而是確定的,不會變化,代表處會盡全力迅速辦理。今上午10時30分,日本外務大臣茂木敏充在記者會上,宣佈7月1日以後,將直接提供...

閱讀詳情 »

2021.06.25更新【NOW健康 陳敬哲、陳如頤/整理報導】根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資料顯示,台灣因新冠肺炎(COVID-19)死亡者,截至2021年6月25日為止,已經有610人不幸病逝。隨著全球疫情日益嚴峻,指揮中心每日下午2點固定召開記者會,公布最新疫情報告及相關防疫政策。 自從202...

閱讀詳情 »

中華職棒昨日決議力拚在6月29日重新開打,且暫定前2個星期採取閉門比賽,不開放觀眾進場,比賽場地則避開雙北地區。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今(25)日表示,體育署審查完已送到指揮中心審查,目前也審視整體計畫是否符合疫情上需要。針對中華職棒希望於6月29日復賽,並於前2周採取閉門比賽。陳宗彥23日也證...

閱讀詳情 »

資深媒體人周玉蔻今天獨家爆料,週末將有疫苗抵台,「今天大家用放鞭炮的心情來歡迎疫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副指揮官陳宗彥今日未正面證實這項消息,僅簡短回應有疫苗抵台都會公布。周玉蔻上午主持廣播節目,獨家爆料「周末台灣會有疫苗來」,她保守估計,政府曾說在日本和美國贈送的374萬劑疫苗之外,本來就有20...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