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周邊動脈阻塞手指發黑 導管疏通婦人免截肢

  南投1名54歲伍阿姨年輕時因飲食不均衡,造成慢性疾病纏身,除了長期服用多種藥物,也在外院洗腎治療,半年前因雙側手指疼痛、發黑且冰冷,導致生活無法自理,也不敢出門,深怕「黑豆乾手指」嚇到人,赴醫檢查確診為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左手手指壞死嚴重,無法完全恢復,但右手透過「導管周邊血管成形術」打通血管後,逐漸找回觸感與溫度,避免截肢的命運。

  伍阿姨自述,年輕時飲食偏好大魚大肉,長期下來除了罹患三高,更需洗腎治療,1年前曾因腳痛就醫,治療後原以為沒事了,沒想到隔沒多久,休息時換手指感到異常疼痛,起初不以為意,僅藉由吞止痛藥抑制,直到雙手膚色漸漸發黑、變得冰冷,且疼痛頻率增高,才趕緊赴醫治療。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心臟檢查室主任張育晟表示,伍阿姨本身為糖尿病及末期腎病患者,因長期洗腎導致血液循環差,造成血液供應遠端組織的養分和氧氣不足,手指才會出現發黑疼痛的症狀,透過周邊血管超音波和電腦斷層血管攝影檢查,發現她雙手尺動脈及橈動脈血管多處狹窄及阻塞合併嚴重鈣化,經由「導管周邊血管成形術」治療,才讓伍阿姨免於截肢。

  張育晟指出,在台灣,洗腎病人罹患周邊動脈阻塞性疾病的盛行率約17至48%,此病多發生在下肢,常合併嚴重的血管鈣化,初期無症狀,但當休息時四肢末梢產生疼痛,代表病程已進入中晚期,此時若不積極治療,恐會因組織潰瘍或壞死,最後往往只能藉由截肢來避免感染敗血症。

  周邊動脈阻塞為動脈粥狀硬化所致,好發於中老年人,患有三高、抽菸、慢性腎病變、肥胖、家族史的民眾亦是高危險群。張育晟說明,經評估患者的情況適合「導管周邊血管成形術」,利用動脈打針的微創方式,打通狹窄和阻塞的血管,並使用氣球擴張或置放支架,不需開刀,術後大幅改善疼痛感,也能減少對止痛藥的依賴,使慢性傷口能夠加快癒合。

  最後,張育晟提醒,患有三高、抽菸或心血管疾病的民眾,應特別留意四肢的變化,若出現缺血性疼痛、感覺異常、溫度改變等症狀,初期可透過藥物治療,但若已出現休息痛、肢體末梢發黑,卻又延誤治療,恐會增加治療及恢復上的困難,不可不慎。

相關推薦

美國強力球十五億美元的大獎在1月13日晚上一開出,由三個人奪得!每個人都可以獲得五點二八億美元,相當於台幣一百多億的獎金!讓他們瞬間變成百億富翁! 開獎後的兩天,其中一位得獎者就現身領獎,但沒想到才過沒幾天,這位領了獎的幸運兒就驚傳陳屍在家中...這件事讓很多人都震驚了!因為這位男子在家中開了得獎的...

閱讀詳情 »

翻拍微信下同 恩.這不是什麼科幻螳螂.....是英國紐卡斯爾大學裡的一群科學家的一個研究對象... 他們研究的課題就是螳螂究竟有沒有三維立體視覺.... 好吧,為瞭解釋他們的研究.. 還要先解釋一下3D立體視覺開始。 人為什麼會有立體視覺呢? 因為人左右眼看到的景像有微小的位移差異... 看近的東...

閱讀詳情 »

張玲(化名)懷孕十個月,生一下一個大胖小子,這可樂壞了一家人。但是很快的,張玲就發現寶貝兒子楚楚(化名)有些不對勁,明顯的肚子要比其它孩子的肚子大很多。而且食量不大,偶爾直接不願吃飯、也不愛睡覺,除了這些別的倒也沒什麼了。 「食量不大,偶爾直接不願吃飯、也不愛睡覺,除了這些別的倒也沒什麼了。所以的...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ylh.bafj.cn)       一位北京網友講述了陪朋友到台灣醫院就醫時的經歷,惟妙惟肖的演繹了台灣護士和北京護士小姐的不同風格。   一定要聽她講到最後,想不到差別這麼大!我快笑死了!! 台灣的護士真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