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負能量傷「心」? 研究:恐增心血管疾病風險

  英國有一項研究,認為焦慮、憂鬱或負面情緒,會使45歲以上成年人罹患心臟病和中風機率增加,且女性影響較男性大,研究刊登在《循環:心血管品質結果》(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Quality Outcomes)。

  帶領研究的是蘇格蘭愛丁堡大學校長Caroline Jackson博士解釋,他們分析共221,677名受試者,年齡介於45至79歲,他們都沒有過心臟病或中風病史;但在為期5年的追蹤中,卻一共發生4500多次心臟病發作和2400多次中風發作的記錄。

  研究團隊將受試者的心理困擾程度分別歸類為低度、中度和高度3個組別。以女性來看,有中度心理困擾比起沒有心理困擾的女性,心臟病風險增加12%,中風的機率則多了28%;若有高度心理困擾,心臟病及中風發作機率分別是24%與68%。在男性部分而言,中度心理困擾使心臟病風險增加28%,中風則多出20%;至於高度心理困擾者,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多出60%,中風則是增加了44%。

  研究人員表示,即便將生活作息或是病史納入考量,例如抽菸、喝酒或是飲食習慣等等,心理困擾與心血管疾病間的風險依然存在關聯性。

相關推薦

「第一隻綿羊跳過去,第二隻綿羊跳過去、第三隻綿羊跳過去……第兩百零一隻綿羊跳過去……」我的腦海中一直有綿羊從柵欄跳過去的畫面,可是睡不著就是睡不著,都已經幾百隻了還睡不著,這時,我往往從棉被裡跳出來,然後就是煩燥和憤怒。我氣惱夜深人靜了,大家都...

閱讀詳情 »

(優活健康網新聞部/綜合報導) 一名身材姣好、臉色黯沉的患者來看診,她因為想減肥,就學網路上寫的生酮飲食,一開始是瘦了,真的很厲害,連續吃了大約2年,後來總覺得身體很累,於是去健身大量運動,大家都稱讚她身材越練越好,沒想到幾個月前的健康檢查,發現腎臟不好了,肌酸酐指數Cr是2.4,腎絲球過濾率GFR...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北市民因為慢性疾病喪命最多!台北市衛生局今(5)日公布最新2020年十大死因統計結果,仍以惡性腫瘤高居第一,但光是慢性疾病就囊括了7項之多,相當於每100人中約有64.5人死於慢性疾病。而台北市民死亡者年齡中位數為80歲,較全國77歲為高;亦是全國22縣市中除金門縣...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