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日拋隱形眼鏡當周拋月拋用 省了荷包卻傷角膜

  許多大學生為了省錢將日拋軟式隱形眼鏡當成周拋使用;周拋則是變成了月拋,眼科醫師蔡景耀指出,不管是日拋、周拋、月拋,雖然外表看來一樣,但實際上透氧率差很多,如果重複使用日拋隱形眼鏡,則可能傷及角膜細胞,眼睛紅腫不適,提高日後眼角膜病變風險。

  蔡景耀說明,最常見的軟式隱形眼鏡材料分為「水膠」及「矽水膠」2種,前者透氧率較低,約20至30%;後者透氧率較高,可達到8成以上,從眼睛構造來看,透氧率越高對於眼睛傷害越小。但無論哪種材質,不當使用都容易增加感染風險,應遵守1天配戴以8小時為限,切記千萬不可以戴著隱形眼鏡睡覺。

  蔡景耀表示,門診經常收治類似患者經檢查後發現,明明才20歲,但角膜內皮細胞卻明顯老化像是40歲,如果日後接受雷射近視手術、白內障手術,角膜病變的風險大增,使視力變差。隱形眼鏡屬於醫療器材,選購前應先請眼科醫師檢查,或請專業驗光人員驗配後,再到領有藥商許可執照的店家購買,切勿因貪圖便宜,上網購買來路不明的商品。

  此外,許多人第1次購買隱形眼鏡時,會直接按照平日配戴的眼鏡度數選購,蔡景耀解釋,隱形眼鏡是附著在角膜上,少了瞳孔到鏡框之間的距離,度數要比常戴的一般眼鏡度數還低。臨床顯示,如果鏡片弧度、大小,無法吻合眼球弧度、角膜大小,很容易讓眼睛感到疲憊,或造成角膜受傷,建議購買前仍應先諮詢醫師或專業人員,並視自己的需求挑選合適的產品。

相關推薦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自3月19日零時起正式要求所有入境者需居家檢疫14天,如何監控成為大問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宣布,推出「電子圍籬智慧監控系統」,將透過手機定位方式掌握行蹤,以確保防疫措施落實,一旦離開檢疫範圍,系統會發送「告警簡...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3月5日至14日曾去過歐洲的人,快出面跟地方鄉鎮公所聯絡!國內境外移入個案連日大爆發,連指揮官陳時中都脫口「爆增」一詞,尤其歐洲返台的民眾回溯採檢迄今還有400多人沒找到,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宣布,要求上述期間有歐洲旅...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美攜手組「國際隊」!外交部與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今(18)日共同發表台美防疫夥伴關係聯合聲明,外交部部長吳釗燮表示,台美已經陸續合作進行包括快篩試劑、藥品及疫苗的研發生產,而首波合作,美方在世界各地缺料狀況下,特別為台灣保留3...

閱讀詳情 »

▲(資料照/董氏基金會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手搖杯「微糖」、「半糖」未來通通都要標示總糖量及總熱量了,消費者不必再憑感覺,猜測自己喝下多少糖跟熱量。食藥署今(18)日預告修正現場調製飲料標示規定草案,規範所有連鎖的手搖杯、便利商店以及速食業的現場調製飲料標示新制,包括糖量、咖啡因含...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