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咬合不正不能不當一回事 她「剩兩顆牙能咬合」連微笑都做不到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牙齒嚴重咬合不正,不要等閒視之,一名60歲女子,患有嚴重咬合不正長達數十年,近年來,因為牙周病雪上加霜,咬合狀況更差,僅剩後方兩顆臼齒能咬合,導致嘴巴長期呈現開咬,漸漸演變成習慣以口呼吸,也害她不敢露齒微笑,直到靠著精準植牙,才重拾自信的微笑。

收治病人的台北慈濟醫院牙科部醫師宋旻怡表示,女子曾求助各醫療院所,但皆被告知以傳統植牙方式的療程與恢復期所需時間較長,再加上治療成效不確定,才讓她觀望許多。

宋旻怡指出,植牙是治療牙齒缺損的方式之一,醫師會將無菌的人工牙根以手術方式植入齒槽骨,待4到6個月的時間,二者緊密結合後,即具有原始牙根的功能,可以支撐人工假牙,取代缺牙。

傳統的植牙方式會先以電腦斷層確認病患齒槽骨狀況,並用病人的顏面做模型標記,將模型固定在咬合器上,待患者離開後,依據咬合器製作假牙;宋旻怡分析,但這種做法不但在之後置入人工牙根時,容易導致位置誤差、無法符合臉型,也需歷經拔牙、矯正、植牙等繁複治療程序,生活品質往往倍受影響。

宋旻怡說,醫學日益進步,植牙的方式也從術前一般電腦斷層的檢查,進步到口內掃描、3D電腦重組軟體和數位導航機導行植牙,使病患術後能快速回歸正常生活,利用數位精準植牙可事先以電腦規劃植牙位置深度,再以3D軟體模擬假牙位置,最後將假牙立體圖重疊至臉部,確認與病人臉型是否吻合,如果吻合,便可同步製作臨時假牙,且數位導航機亦能協助牙科醫師準確判斷牙根位置,提高牙根植入的精準度。

宋旻怡說,不同於傳統植牙的方式,精準數位植牙可以讓病人在人工牙根植入後、正式假牙植入前,就有臨時假牙使用,度過植牙的過渡期。而這個新式治療,主要運用在植牙範圍與誤差值大如全口、門牙等不可預測度高的位置。

宋旻怡強調,現今植牙的方式相當多元,有植牙需求的民眾術前應接受全面性評估,與醫師討論適合自己的治療方式,同時也提醒植牙患者,術後仍要維持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才能讓治療成果長久陪伴自己,免於缺牙。

照片來源: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急性心肌梗塞救命更快、更準! 台大醫院研究「縮短2小時」正確性還更高

第16期疫苗12/2開打 預約平台「只打第二劑」民眾別搞錯!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台北市衛生局公布蝶豆花抽驗結果。(照/台北市衛生局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藍紫色絢麗又漸層的顏色,讓蝶豆花調製的飲品,近年掀起熱潮吸引消費者目光,但台北市衛生局今(16)日公布最新抽驗結果,抽驗10件產品就有6件出包,檢出殘留農藥殺蟲劑陶斯松、芬普尼、三落松、益達胺、普克利及氟大滅...

閱讀詳情 »

▲台南新確診1例本土登革熱。(照/疾管署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疾管署今(16)日公布台南市新增1例本土登革熱病例,為新化區知義里50多歲男性,近期無出國史,男子於7月14日發病,隔日就醫時登革熱NS1快篩陽性通報,今確診感染登革病毒第二型;目前人住院治療中,所幸同住者無疑似症狀。 ...

閱讀詳情 »

▲運動不當,小心胸壁肌肉拉傷!(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胸部隱隱作痛,該不會是肺有毛病?一名40歲女性,感覺右胸持續疼痛,每當深吸氣時或是抬高右手時就會引起疼痛,用手按壓還有明顯痛點,嚇得以為肺部出了大問題,急忙就診,醫師診斷為運動引起的「胸壁肌肉拉傷」,這...

閱讀詳情 »

▲巴金森氏症病人植入「深層腦部刺激器」所需導線的組件,自今年8月1日起納入健保給付。(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治療巴金森氏症的異動、不自覺顫抖,可靠植入醫療特材「深層腦部刺激器」控制,好消息是,繼決定終生埋單電池費用之後,時隔3年,健保署今(16)天再宣布,自...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