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哺乳媽媽吃海鮮 竟造成寶寶血便

哺乳媽媽吃海鮮 竟造成寶寶血便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義輝報導)一位剛出生19天的男嬰,突然解出血便並帶有黏液,被家屬緊急帶到台大醫院新竹分院急診。該院小兒腸胃科醫師戴季珊表示,透過糞便檢查,小男嬰並無出現常見致病菌,但母親數日前曾食用蝦子等海鮮料理,因此診斷為過敏性腸炎。提醒正在哺餵母乳的媽媽們,應盡量避免食用牛奶、雞蛋、魚、甲殼貝類、堅果、花生、小麥和大豆等,以防止產生過敏反應。

戴季珊醫師指出,造成嬰兒血便可能的原因,有肛裂、蛋白過敏、感染性腸炎、壞死性腸炎、巨結腸症、腸扭轉、腸套疊,甚至是凝血功能相關疾病,又以肛門周圍裂傷破皮,和蛋白過敏最為常見。這位男嬰就是由蛋白過敏結腸直腸炎造成,常見於2~8周大的嬰兒,最小的甚至在出生一周後出現。治療方法,是去除可能造成免疫反應的食物來源,調整後血便症狀可在三天內改善。而這位男嬰最後透過餵食高度水解配方奶後,已康復返家。

蛋白過敏造成的症狀,包括吸收不良、生長遲緩、嘔吐、血便、以及貧血等,過敏反應可影響全腸道系統,上至口腔黏膜、下至直腸肛門。值得留意的是,一半以上的蛋白過敏結腸直腸炎個案,來自純母乳哺餵的嬰兒,其次是牛乳或大豆蛋白為基底之配方奶的嬰兒。國外研究顯示,案例中有六成五是因為母親攝取牛奶,兩成是因母親食用雞蛋,玉米或大豆等排名居次。

戴季珊醫師說,罹患相關疾病的嬰兒,母親仍可餵母乳,但飲食中應避免牛奶、雞蛋、魚、甲殼貝類、堅果、花生、小麥和大豆等;若是餵食以牛乳或大豆蛋白為基底的配方奶,建議優先考慮改以母乳哺餵。以上兩種方式都無法獲得改善的嬰兒,可使用高度蛋白水解的配方奶,將九成蛋白質切割至小於三千道爾頓的胜肽,可避免人體免疫反應,缺點是口感差、所費不貲。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9425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量血壓的動作看似簡單,且過程前後不用一分鐘,就能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但您知道如何正確量血壓嗎?醫師表示,量血壓要注意時間、姿勢、地點,只要操作不確實,就可能影響量測的數值,建議早上起床後、晚餐後至就寢前,呈坐姿、將手舉高與心臟平行,並在安靜的環境下測量。台灣腦中風學會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照顧失智症者必須勞心勞力,根據家庭照顧者關懷協會調查發現,失智症的照顧者以女性為主,平均每天照護時間長達13.55小時,連續睡眠時間甚至不到4小時,導致其中2成的照顧者,不到2年就罹患憂鬱症,8成7則同時患有慢性精神耗弱。40歲的吳小姐就是其中一例,她長期照顧2位罹患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1名70歲男性,六個月前突然意識不清,且右側肢體無力伴隨口齒不清等症狀,緊急就醫後,醫師確診為急性腦中風,經住院且復健治療後,患者已逐漸恢復活動;奇美醫學中心復健部物理治療師陳輝宇指出,主要是透過後期復健治療的協助下,患者逐漸能進行動態的重心轉移訓練,甚至未來可望能達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台中市一名38歲的女病患,起床時發現左邊臉部的肌肉無法自由控制,照鏡子發現嘴歪、臉斜、左眼無法閉合,至鄰近醫院就醫檢查確診為顏面神經麻痺,進行復健電療,但症狀未見改善。之後至童綜合醫院中醫科看診,結果發現患者的骨架不正,導致頸部及頭部血液循環不佳,造成臉部麻痺,醫師以耳...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