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喉嚨怪似感冒 恐是小中風前兆!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一名69歲資先生6年半前某日起床後,感覺喉嚨怪怪講不出話,到其任職的榮民之家附設小護理站就診,被診斷為感冒,拿了藥就回去繼續工作,當天剛好與榮民醫院護理長及院長見面,院長發現資先生手無力,懷疑可能是中風,立即安排他就醫檢查,果然診斷出小血管的阻塞型中風,幸好趕在黃金3小時內住院治療。

根據一項針對全台20縣市30歲以上民眾的「台灣民眾中風認知大調查」顯示,有21%民眾曾出現疑似上述案例的小中風症狀,卻高達87%民眾不了解小中風,並有36.9%民眾不清楚末梢血液循環不良會引發中風。

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翁文章分析,手麻腳麻、頭痛暈眩、言語不清、吞嚥困難、流口水、嘔吐、視力模糊、步態不穩、運動失調等都是小中風(醫學上定義為「暫時性腦缺血」)的症狀,小中風雖然一般在24小時內可完全恢復,但若不積極處理,將來發生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4-5倍。

此外,雖然據調查有超過6成民眾知道末梢血液循環不良是引發缺血性中風的原因之一,但一般人仍輕忽手腳發麻、頭暈、耳鳴、視力模糊甚至勃起功能障礙,其實都是末梢血液循環不良的警訊。

翁文章醫師強調,民眾對中風防治的認知有待加強,若不幸發生中風,一定要謹守「黃金3小時」觀念,必須在中風2小時內抵達大醫院、3小時內接受血栓溶解劑(rt-PA)治療,恢復效果將會好3成。

翁醫師提醒,預防中風沒有假期!中風分為出血性和缺血性兩種,好發於冬天的是出血性中風;但佔超過7成的缺血性中風,一年四季都可能發作。因此高危險族群如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病、頸動脈狹窄、心房顫動等患者,一年到頭都必須做好防範,不可輕忽看似輕微的症狀。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8332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綜合報導】衛福部食藥署公布7、8月的市售進口及國產農產品農藥殘留監測,與地方政府衛生局共同執行「110年度市售蔬果農產品農藥殘留監測計畫」,抽查後發現:大潤發、家樂福、全聯、台北微風超市與知名火鍋店「溫野菜」日本涮涮鍋的菜等產品都中鏢。 ▲食藥署針對農產品進行農樣殘留監測,發現...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第14輪疫苗將加開混打,明(19)日開放預約,11月20日、21日兩天開始施打。混打資格為AZ疫苗第1劑滿8週,尚未接種第2劑,這些人可選擇BNT或莫德納疫苗,當然繼續打AZ也可以。 第14輪加開混打預約 週末施打 指揮中心開放A...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詹舒婷/台北報導】隨著歲末年終與春節到來,台灣防疫措施正面臨台商返鄉潮的考驗。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表示,2022年要開放外國人入境,需先觀察春節放寬國人返鄉探親的狀況再做評估。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近日公布春節專案的「7+7」施行細節,並於昨(17)日上午10點開放第1階段集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