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喝酒傷肝!每天只要40克 一周就有「脂肪肝」,十年內肝硬化? 

喝酒傷肝!每天只要40克 一周就有「脂肪肝」,十年內肝硬化?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60歲的許先生平時愛酗酒,常因胃痛掛急診,出院後不按照醫囑回診追蹤。半年前開始,眼白變黃,肚子逐漸變大,腳也水腫。經超音波檢查發現,許先生因肝硬化,有了大量腹水,住院治療。經由衛福部樂生療養院肝膽腸胃科醫師趙珂漢,以利尿劑與藥物治療,終於順利出院。許先生痛定思痛,改掉酗酒的壞習慣,定期於門診追蹤,規律服藥,症狀得終於得到控制。

長期酗酒胃痛 確診肝硬化

依據衛福部107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每年約13,000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為全國主要死因的第10位,肝和肝內膽管癌則為全國十大癌症死因的第2位。

飲酒過度傷肝 脂肪肝先現形

趙珂漢醫師指出,每天攝取40克酒精,連續一週就可能出現脂肪肝,連續5年到10年就可能變成肝硬化,甚至產生肝癌!如果飲酒過度,超出肝臟的代謝能力,首先受到損傷的便是肝臟,脂肪肝是最早出現的徵兆,只需豪飲幾天便可以形成,長時間積累就會導致「纖維化」,變成酒精性肝病,最終發展到不可逆的「肝硬化」。

脂肪肝可修補 定期回診追蹤

趙珂漢強調,早期的脂肪肝是可逆的,最重要的治療就是戒酒,長期酗酒使得肝臟病變,亦會引起胃炎、胰臟炎及神經病變,因一時貪杯而導致長期健康受損,實在得不償失。

除了酒精之外,趙珂漢提醒,B型肝炎病毒與C型肝炎病毒,是台灣常見的慢性肝炎原因,建議患者至醫院進一步評估,並定期接受肝功能及腹部超音波檢查,早期發現肝病變,儘早治療,遠離肝硬化及肝癌的威脅。

【延伸閱讀】

肺癌治療長治久安 標靶藥物新研究有望延長存活期

「血盆大口」流血不止 原來是紫斑症纏身

對決糖尿病、心臟病、癌症 兩岸名醫齊談治療新知

新一代「針」服躁鬱症狀 先生樂喊:太太回來了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65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中報導】1名46歲林姓中年男子,在1年多前發現後腦勺頭皮長了1塊凸起物,原本以為只是青春痘不以為意,但腫塊始終沒消除,日前他嘗試用力擠壓,反倒感覺紅腫疼痛,經就醫檢查後,醫師研判是皮脂腺囊腫,切除後病理報告顯示為良性,讓他鬆了一口氣,不過醫師提醒,若出現潰爛、紅腫、發炎、滲血...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表示,今(7)日無本土與死亡病例,但多達21例境外移入,是今年境外移入新增單日最多。其中多達19例為突破性感染,且打滿3劑仍確診者有3位,其中有2位確診者打了3劑BNT,1人為2劑莫德納、1劑BNT仍確診。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30多歲的張先生,因運動傷害造成肩關節發炎沾黏,活動角度大減,每天穿脫衣服都疼得齜牙裂嘴;50歲的陳阿姨,因車禍進行腰部椎間盤手術,但術後傷口部位沾黏,從腰部到臀部整片肌群宛如架著鐵板,連彎腰穿鞋繫鞋帶都做不到。所幸經中醫幾次的「微創針刀」治療後,兩位病人日常生活自理能...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對重視飲食的台灣人來說,冬天就是「吃吃吃」的季節,天氣冷了不想出遠門,沒什麼事情可做就吃點東西,加上年終節慶氣氛濃厚,免不了要與朋友聚聚,吃個羊肉爐、薑母鴨,保暖祛寒兼補身。不過也有很多人因此補過頭,吃到口內炎、失眠甚至腹瀉者在所多有。那麼我們該怎麼吃呢? 現代人多「...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