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喝酒傷肝!每天只要40克 一周就有「脂肪肝」,十年內肝硬化? 

喝酒傷肝!每天只要40克 一周就有「脂肪肝」,十年內肝硬化?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60歲的許先生平時愛酗酒,常因胃痛掛急診,出院後不按照醫囑回診追蹤。半年前開始,眼白變黃,肚子逐漸變大,腳也水腫。經超音波檢查發現,許先生因肝硬化,有了大量腹水,住院治療。經由衛福部樂生療養院肝膽腸胃科醫師趙珂漢,以利尿劑與藥物治療,終於順利出院。許先生痛定思痛,改掉酗酒的壞習慣,定期於門診追蹤,規律服藥,症狀得終於得到控制。

長期酗酒胃痛 確診肝硬化

依據衛福部107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每年約13,000人死於慢性肝病、肝硬化及肝癌,慢性肝病及肝硬化為全國主要死因的第10位,肝和肝內膽管癌則為全國十大癌症死因的第2位。

飲酒過度傷肝 脂肪肝先現形

趙珂漢醫師指出,每天攝取40克酒精,連續一週就可能出現脂肪肝,連續5年到10年就可能變成肝硬化,甚至產生肝癌!如果飲酒過度,超出肝臟的代謝能力,首先受到損傷的便是肝臟,脂肪肝是最早出現的徵兆,只需豪飲幾天便可以形成,長時間積累就會導致「纖維化」,變成酒精性肝病,最終發展到不可逆的「肝硬化」。

脂肪肝可修補 定期回診追蹤

趙珂漢強調,早期的脂肪肝是可逆的,最重要的治療就是戒酒,長期酗酒使得肝臟病變,亦會引起胃炎、胰臟炎及神經病變,因一時貪杯而導致長期健康受損,實在得不償失。

除了酒精之外,趙珂漢提醒,B型肝炎病毒與C型肝炎病毒,是台灣常見的慢性肝炎原因,建議患者至醫院進一步評估,並定期接受肝功能及腹部超音波檢查,早期發現肝病變,儘早治療,遠離肝硬化及肝癌的威脅。

【延伸閱讀】

肺癌治療長治久安 標靶藥物新研究有望延長存活期

「血盆大口」流血不止 原來是紫斑症纏身

對決糖尿病、心臟病、癌症 兩岸名醫齊談治療新知

新一代「針」服躁鬱症狀 先生樂喊:太太回來了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65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流感好發季節將至,還沒接種流感疫苗要快。據統計,國內每年11月至隔年3月為流感流行季節,12月中旬進入高峰,而流感疫苗接種2星期後,才能出現保護力。醫師呼籲,65歲以上長者、慢性疾病患者、嬰幼兒、孕婦等高風險族群,若還沒接種流感疫苗,要盡快至醫療院所接種。台大醫院內科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根據新竹縣政府統計,全縣約有5-6萬人處在肝硬化與肝癌風險中,為使新竹縣民能夠擁有好心肝,該縣府特別制定「新竹縣府救肝心-適時回肝好貼心」計畫,首創在成人健檢中增加免費肝病篩檢項目,為新竹縣民的健康把關!新竹縣13個鄉鎮約有536,111人,依據2011年新竹縣肝病篩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健檢報告有紅字,你怎麼看待?國內最新調查發現,3成民眾看到健檢報告有紅字,會以再觀察的消極態度面對。醫師指出,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三高指數異常,最容易遭到民眾忽略,雖然短期內不會出現重大疾病,但恐增加罹患慢性病的風險。國泰健康管理今年8月,針對1111名健檢民眾進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潘以慈報導)根據統計,台灣婦女尿失禁的盛行率約為25~30%,大約每3人就會有一位婦女深受困擾,主要族群是更年期或產後婦女居多。就有一位76歲的黃阿嬤,身體硬朗無中老年慢性疾病,但近3年來卻深受尿失禁困擾,不僅心情低落,更不敢出門,到醫院求診後,決定透過經閉孔尿道懸吊手術治療,尿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