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喝酒助眠不成反失眠 恐自我調節系統失調

喝酒助眠不成反失眠 恐自我調節系統失調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王馨儀報導)許多人會在睡前小酌一杯幫助睡眠,但有些人反而會睡不著甚至更加亢奮;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陳亮妤表示,酒精是中樞神經的鎮定劑,民眾喝酒後反而興奮或失眠,大多是因為本來就有失眠情況,或是身體的自我調節系統因長期飲酒而失調。

有些人酒後倒下被扛走也不知道,有些人則是更加亢奮,到底是甚麼原因,讓同樣的成分造成兩種效果呢?陳亮妤醫師表示,喝酒後睡不著主要有三種原因,包含原先就有失眠問題、身體自我調節系統失調或是本身有併用其它藥物。

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很多人原本就有失眠問題,他們以為喝酒可以幫助入眠,這也是為什麼喝酒的人有很高比例的失眠;第二個原因可能是因為身體的自我調節功能被破壞,第三個原因,酗酒的人多半同時在服用其他物品,像是菸、咖啡或是管制藥品,例如鎮定劑、止痛藥或是毒品;陳亮妤說,身體自我調節系統包含我們熟知的生理時鐘以及睡眠調節能力等,系統的調節運作與太陽照射有關,但長期飲酒的人,自我調節的功能會被酒精破壞掉,造成睡眠品質不佳。

另外,有些人則因交際需要必須時常飲酒,甚至為此練酒量;陳亮妤醫師指出出,非常不建議透過每天喝酒來訓練酒量,因為會造成肝臟負荷量過大,進而使得肝臟機能受損,為了多喝一點酒而失去健康,這樣的代價太大了。

陳亮妤醫師提醒,越早開始飲酒,到時候酒精上癮要治療越困難;畢竟酒是穿腸胃的東西,能不喝就不喝,以免傷肝、傷胃甚至腦部受損,失去健康就不划算了。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765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根據高雄醫學大學調查,國人齲齒率從2歲的31.1%,到5歲孩童已經攀升到79.3%,且衛生福利部統計12歲孩童恆牙齲齒指數為2.5顆,也就是每口32顆恆牙中有2.5顆蛀牙,為了解決兒童齲齒率問題,衛生福利部和牙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號召全台牙醫院,共同響應兒童口腔健康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芷昀報導) 3月28日於內湖發生的女童命案震驚社會,衛生福利部表示為了避免社會不安情緒蔓延,呼籲民眾勿轉載相關圖片、事發經過以及影片。同時也應多關心身邊的親友,並提高自我保衛意識。 衛福部提供相關輔導機制 台北市內湖發生4歲女童遭王姓兇嫌殺害的不幸事件,尤其被害家屬目睹命案,悲動...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清明節掃墓祭祖,國人習俗吃潤餅,可別看一捲小小的,其實熱量等於一碗飯!營養師表示,潤餅若再加上糖粉、花生粉,熱量可能飆破500大卡,相當於兩碗飯,要走路3小時才能消耗。 1捲潤餅熱量等於1碗飯 台北慈濟醫院營養師姚茶瓊指出,潤餅看似輕食,但坊間潤餅餡料豐富,有高麗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芷昀報導) 家住屏東的80歲楊奶奶曾生過2個小孩,這十年來受頻尿及解尿不乾淨所苦,甚至還在陰道摸到突出物,後來因下墜感加劇,前往就醫並被診斷為子宮脫垂,原本的醫生建議摘除子宮,但奶奶希望保留,最後決定北上就醫,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洪煥程建議使用「骶棘子宮網膜固定術」,最後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