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喝酒助眠不成反失眠 恐自我調節系統失調

喝酒助眠不成反失眠 恐自我調節系統失調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王馨儀報導)許多人會在睡前小酌一杯幫助睡眠,但有些人反而會睡不著甚至更加亢奮;臺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一般精神科主治醫師陳亮妤表示,酒精是中樞神經的鎮定劑,民眾喝酒後反而興奮或失眠,大多是因為本來就有失眠情況,或是身體的自我調節系統因長期飲酒而失調。

有些人酒後倒下被扛走也不知道,有些人則是更加亢奮,到底是甚麼原因,讓同樣的成分造成兩種效果呢?陳亮妤醫師表示,喝酒後睡不著主要有三種原因,包含原先就有失眠問題、身體自我調節系統失調或是本身有併用其它藥物。

最常見的原因就是很多人原本就有失眠問題,他們以為喝酒可以幫助入眠,這也是為什麼喝酒的人有很高比例的失眠;第二個原因可能是因為身體的自我調節功能被破壞,第三個原因,酗酒的人多半同時在服用其他物品,像是菸、咖啡或是管制藥品,例如鎮定劑、止痛藥或是毒品;陳亮妤說,身體自我調節系統包含我們熟知的生理時鐘以及睡眠調節能力等,系統的調節運作與太陽照射有關,但長期飲酒的人,自我調節的功能會被酒精破壞掉,造成睡眠品質不佳。

另外,有些人則因交際需要必須時常飲酒,甚至為此練酒量;陳亮妤醫師指出出,非常不建議透過每天喝酒來訓練酒量,因為會造成肝臟負荷量過大,進而使得肝臟機能受損,為了多喝一點酒而失去健康,這樣的代價太大了。

陳亮妤醫師提醒,越早開始飲酒,到時候酒精上癮要治療越困難;畢竟酒是穿腸胃的東西,能不喝就不喝,以免傷肝、傷胃甚至腦部受損,失去健康就不划算了。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7651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每年高達一萬七千多人死於心臟疾病,僅次於惡性腫瘤,飲食西化,加上久坐缺乏運動等文明病,導致血管中的脂肪逐漸堆積,長期下來,回流到心臟的動脈血管變得狹窄,一旦堵塞,就容易引發急性冠心症。目前的治療方式都存有一定風險。有鑑於此,馬偕紀念醫院是台灣唯一參與國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許多人習慣騎腳踏車代步,加上公共自行車逐漸普及,越來越多人加入騎腳車行列,但要注意,若騎乘姿勢錯誤,小心引起身體不適現象;鹿港基督教醫院物理治療師郭家榮指出,包括騎乘姿勢以及腳踏車座椅高度等,都應依照個人高度調整,才能避免受傷。 座位高度要調整 免受傷害 像是座椅高度...

閱讀詳情 »

(圖來源dimcook)   生薑祛病保健的方法由來已久。吃過生薑後,人會有身體發熱的感覺,這是因為它能使血管擴張,血液循環加快,促使身上的毛孔張開,這樣不但能把多餘的熱帶走,同時還把體內的病菌、寒氣一同帶出。所以,當身體吃了寒涼之物,受了雨淋,或在空調房間裡呆久後,吃生薑就能及時排除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球場上,孩子們的笑聲不斷,因為這是他們夢寐以求的戶外籃球架,熱愛籃球的他們,以往只能在電視上為林書豪加油,現在可以真實地在籃框下揮灑汗水。新光醫院在歲末年初之際,本持企業社會責任,替育幼院的孩子們圓夢。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