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喝酒的九大技巧 降低酒精危害性

喝酒的九大技巧 降低酒精危害性 

1.飲酒後切不要洗澡

    人飲酒後體內貯存的葡萄糖在洗澡時會被體力活動消耗掉,引起血糖含量減少,體溫急劇下降,而酒精抑制了肝臟正常的活動,阻礙體內葡萄糖貯存的恢復,以致危及生命,引起死亡。

    2.空腹時不要飲酒

    一面飲酒,一面進食,酒在胃內停留時間長,酒精受胃酸的干擾,吸收緩慢,就不易酒醉。

    3.不要大口猛喝

    要慢慢喝酒,不時地停頓一下,喝酒時不要喝碳酸飲料,如可樂、汽水等,以免加快身體吸收酒精的速度。

    4.喝酒時多吃綠葉蔬菜和豆製品

    綠葉蔬菜中的抗氧化劑和維生素可保護肝臟;豆製品中的卵磷脂也有保護肝臟的作用。

    5.最好的醒酒物不是茶水,更不是雪碧與可樂,而是果汁,特別是橙汁、蘋果汁能起到很好的解酒作用,因為它們含有果糖,可以幫助酒精更好地燃燒。

    6.不要多種酒混合飲

    因為各種酒成分、含量不同,互相混雜,會起變化,使人飲後不舒適,甚至頭痛、易醉。

    7.不要用藥酒作宴會用酒

    某些藥物成分可能跟食物中一些成分發生矛盾,或者起化學變化,喝了後會令人噁心、嘔吐和不適。

    8.白酒、啤酒應注意

    喝白酒時,要多喝白開水,以利於酒精儘快隨尿排出體外;喝啤酒時,要勤上廁所;喝烈酒時最好加冰塊。

    9.盡可能飲熱酒

    不管是白酒、黃酒,加溫後飲用:一是芳香適口;二是可揮發掉一些沸點低的醛類有害物質,減少有害成分。喝酒難以避免。適量喝酒,有益於健康,酗酒將傷身。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新北報導】清醒開顱手術難度相當高,林口長庚醫院日前完成國內第1例聾啞腦瘤患者清醒開顱手術,術中安排1名手語老師,進入手術室與患者溝通,掌握病人認知狀況,讓醫師得以精準地切除腦膠質瘤,而不損及認知功能,術後仍可以透過手語與外界溝通。 新北市立土城醫院副院長魏國珍上午接受媒體採訪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老化是每一個人都得面臨的過程,但與其擔心快速老化,不如想辦法讓這個歷程發生得更慢且更精彩;作者莎拉‧加特弗萊德醫生在根據《抗老聖經》書中分享七週的抗老療程,除了根據親身經歷,也經由千人實證所設計出來,透過七週的療程,幫助人重新編寫基因且調整身體,並解除、預防和逆轉五種老...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有些人喜歡用棉花棒掏耳朵,享受酥麻略痛的感覺,不過,國泰醫院耳鼻喉科主治醫師王文弘指出,耳道具有天然保護功能,即使洗澡或游泳後耳道潮溼,也不可用棉花棒,一旦施力不慎,就可能引發感染,甚至耳膜破裂。 24歲劉小姐平常習慣用棉花棒清潔耳朵,日前耳內疼痛,並未就醫,持續2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5)日公布國內新增2例境外移入COVID-19(武漢肺炎)病例,為50多歲男性(案444)及40多歲女性(案445),兩人為一對夫婦,分別於今(2020)年1月下旬及3月上旬至孟加拉工作,6月12日一同自孟加拉搭機至馬來西亞,並於13日自馬來西亞搭...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