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噁心、反胃,老是「胃糟糟」?胃癌早期難覺察

噁心 反胃,老是「胃糟糟」?胃癌早期難覺察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81歲的王太太雖有高血壓及糖尿病,規律的生活與良好藥物治療因此她的身體一直保持硬朗;不過最近卻因為解黑便與頭暈到醫院就診而接受胃鏡檢查。原以為只是尋常的胃潰瘍吃藥即可控制,但胃鏡呈現不規則的黏膜表面,病理切片證實罹患胃癌。

雖然內視鏡超音波與電腦斷層檢查評估為早期胃癌,但傳統手術需切除三分之一的胃才能治癒,高齡與糖尿病是否會增加手術風險是家屬心中的疑慮,除了傳統手術外,有其他內視鏡微創治療的選擇嗎?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胃腸內科主治醫師許文鴻與王太太及家屬溝通後,王太太選擇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一周後即出院回家療養。迄今已追蹤8年,定期胃鏡與電腦斷層檢查顯示無復發情事,術前術後與往常無異。

噁心、反胃、胃灼熱感 胃癌徵兆不明顯易延誤

許文鴻指出,初期的胃癌往往沒有症狀,即便有症狀也無特異性。其最常見的臨床症狀即是消化不良,上腹不太舒服、輕微的噁心、反胃、胃灼熱感或是疼痛,但到了後期則可能出現全身倦怠,體重下降,腹部摸到腫塊,或甚至到了因胃幽門阻塞吃下東西就吐的情況。所以若僅靠症狀而懷疑胃癌,常常會延誤治療時機。

早期胃癌治癒率可達九成 末期胃癌卻僅剩一成

許文鴻醫師說,早期胃癌的治癒率可達九成,但末期胃癌卻僅剩一成,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治療胃癌的不二法門。日本是全世界胃癌發生率最高的國家,拜內視鏡科技之進步及預防保健概念之普及,日本新診斷之胃癌患者,有超過70%的患者為早期胃癌,其中有高達60%是經由一般健檢而發現。然而在台灣所有的胃癌患者中,僅有10%上下為早期胃癌,如何提高早期胃癌之診斷率迄今仍是醫界重要的挑戰。

早期胃癌治療新選擇 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

許文鴻醫師解釋,早期胃癌基本上泛指癌細胞侷限於黏膜層及黏膜下層的胃癌,僅約有5%淋巴結侵犯之機率。因此有很高機會長期存活。近來早期胃癌,在日本積極以內視鏡(胃鏡)的方式來切除胃癌組織,成效卓著。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是指在內視鏡操作直視下,先將藥水注射入腫瘤處之黏膜下層,使黏膜先剝離開來,再以專用的電刀,由邊緣向內慢慢的將黏膜下層切開剝離,割除局部表淺胃壁病灶。

許文鴻醫師說明,最主要的目的是希望使用微創的內視鏡手術,達到腫瘤根除或組織取得的目的,而取代部份外科剖腹手術。內視鏡黏膜下剝離術與外科手術比較起來,優點是恢復快,缺點是怕有影像學檢查不出來的淋巴轉移。但胃壁表淺病灶(早期癌)本來淋巴轉移的機率就較低,較不必擔心。根據文獻,早期胃癌之內視鏡黏膜切除術,復發率1.9 -2.0%,五年存活率可達99%。

 【延伸閱讀】

了解5個Q&A 晚期肺腺癌也能過很好!

成長的最後一哩路 掌握孩子生長關鍵

不開刀新技術 讓髮量看起來更茂密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86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大考剛結束,台灣文憑為貴,若在大考後不幸無法進入理想的大學,不少考生會選擇重考,再花一年的時間準備考試,日本也有類似的案例,這種學生被稱為「浪人學生」。根據一篇刊登於<精神病學與臨床神經科學期刊>的研究發現,57.9%的浪人學生呈現憂鬱狀態,其中有19.8%的學生為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夏天最容易冒痘痘,不少人去痘用盡方法;有民眾以為磨砂膏可去除老廢角質、過多油脂,用來消除痘痘;不料,痘痘不但沒有消,反而紅腫發炎,甚至細菌感染變成大爛痘。 夏季油脂多易長痘 開業皮膚科診所院長趙昭明指出,夏季天氣悶熱、潮濕,最容易長粉刺、冒痘痘。一般來說,20歲前是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一名五十多歲男子,最近出現聽力下降的現象,並有耳鳴、頭暈等症狀,就醫檢查後發現,他的左耳聽力下降,右耳則正常;經由進一步安排磁振造影檢查,竟發現他有聽神經瘤。 聽神經瘤是良性腫瘤 澄清醫院中港院區耳鼻喉科主任劉博仁表示,聽神經瘤是一種良性腫瘤,目前發生原因不明,因為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子容報導) 一個悠閒的假日午後,面對凌亂的家,想到打掃的辛勞以及緊接而來的肩頸痠痛,你會想要動手清理,還是出門喝下午茶?許多人都會選擇後者,但打掃的工作難道就置之不理了嗎?「鐘點大師」網路平台集結各領域的專家,讓民眾只要動動手指頭就可以找到各行各業的專家,解決生活中的大小事,從家...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