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器捐遺愛人間 受贈者生命延續的希望

器捐遺愛人間 受贈者生命延續的希望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去年一名父親在確診為癌症末期時,其子女得知了器官捐贈的資訊,也知道器捐卡同意書必須本人簽名,為了顧及父親的感受遂未提起。有天長期在安寧病房擔任義工的姑姑到院探訪,就告訴父親,「我們到這個歲數,以前也沒對社會有何貢獻,不然等我們以後走了,就把身體可用的器官捐出來,您覺得如何?」當下父親也非常爽快地答應說:「當然好呀!救人怎麼會不好呢!」

在父親百日後,相關醫護人員馬上確認父親器捐的資料後,經過一些檢查以及醫師評估,確定眼角膜是可以捐贈的。在當天手術室時,醫療團隊代表受贈者對父親及家屬行禮鞠躬致意。手術結束後,要把父親移至殯儀館途中,司機大哥說:「你們父親有器官捐贈,真的非常了不起。幫助別人是好事情,真的很偉大,他是非常有慈悲心的老菩薩。」

「器官捐贈」讓子女們了解,原來父親留下最珍貴的,不是什麼遺產,是人們對他的尊敬。謝謝父親,在生命的終點用器官捐贈的方是,替孩子上了這麼寶貴的一課,把希望遺愛人間,父親的善行讓家人都有所共識,以後也都願意用器捐的方式幫助別人,把這份大愛傳承下去,這就是愛的循環。

器官移植協會理事長楊厚生醫師表示,由於法規規定,無法讓捐受雙方確認對方身分,很多受贈者與家屬總是想知道如何表達感謝。因此,亞東醫院舉辦的懷恩節大會就成了最好的感恩場合。許多捐贈家屬來到會中,相信自己親人的心臟或眼角膜,就在會場中某一位受贈者的身上,而有的受贈者來到懷恩節會場擁抱捐贈者家屬,因為相信其中就有他的救命恩人的家屬,是延續自己生命的希望。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1183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什麼是藥物「副作用」?食品藥物管理署(下稱食藥署)說明,藥物是幫助改善身體某些症狀,或解決某些問題,也會影響身體的細胞或組織,當服藥後出現不希望的影響時,就是「副作用」了。 防堵藥物副作用3招 「1看2時3問」 該如何判別身體對藥物發生的不良反應呢?請參閱食藥署的「1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疫期避免群聚,智慧手機的功能越發吃重,工作、開會、娛樂都離不開3C螢幕,睡前還捨不得拿出來滑,小心用眼過度危機。中國醫大新竹附醫眼科主任陳瑩山強調,一隻手機帶來兩種傷害,影響三處眼睛部位,建議善用「眼鏡」、「面板、人工水晶體」、「熱敷眼罩」及「食物和營養補充品」4種護眼...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新冠肺炎疫情間,糖尿病友皮皮剉,如何保安康?新陳代謝科醫師陳瓊雅表示,血糖長期控制不佳,增感染和加重疾病的風險,建議糖友定期監控血糖來調整用藥和生活方式,可選用國際認證ISO 15197:2013等血糖機,若血糖過低(70mg/dL)應補糖,過高則多喝水,並多洗手、戴口...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台灣大學公衛學院今(11)日上午召開記者會,呼籲衛福部協助解決偏鄉醫院,因疫情病人減少導致維持困難,同時陸續開放遠端醫療,讓民眾不要到醫院也能看病,衛福部則對此回應,醫院如果因疫情財務暫時短缺,政府會給予相關補助維持,遠端醫療在107年就有制訂相關辦法,有條件准許。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