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噴嚏千萬不能忍,女子摀鼻結果鼓膜穿孔了!

噴嚏千萬不能忍,女子摀鼻結果鼓膜穿孔了!

 日前南京一位女士參加閨蜜婚禮,迎賓時突然想要打噴嚏,考慮到形象問題,便用手捏著鼻子,把噴嚏“憋”了回去。沒想到,當晚耳朵疼痛難忍,到醫院一檢查,竟然是鼓膜穿孔。

  一個小小的噴嚏,威力為何如此之大?中南大學湘雅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主任馮永表示,這種情況的確有可能發生。這是因為鼻咽部和耳朵是相通的,中間連著咽鼓管,維持中耳與外部壓力平衡。捏著鼻子的時候,氣體從鼻子裡出不來,就可能從咽鼓管出來,串到中耳裡去,壓力過大就可能就造成鼓膜穿孔。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耳鼻喉科主任醫師劉建華認為,一般情況下,打噴嚏難以控制,而且人的鼓膜很堅硬,憋噴嚏造成鼓膜穿孔並不常見,但如果氣流很大,鼓膜脆弱就有穿孔的可能。國外曾有研究,一個噴嚏的最大氣流甚至相當於15級颱風的風力。

噴嚏千萬不能忍,女子摀鼻結果鼓膜穿孔了!

  臨床上造成鼓膜穿孔最常見的原因還是中耳炎引起的中耳發炎、流膿,進而導致鼓膜穿孔。比如游泳扎猛子嗆了水,讓細菌從鼻子進入耳朵,就可能引起中耳炎。此外,打耳光、挖耳朵等外傷也是導致鼓膜穿孔常見的原因。一旦鼓膜穿孔會表現為耳痛、耳鳴,聽力下降,嚴重的還會眩暈。

  “打噴嚏就屬於外傷性的鼓膜穿孔,”劉建華表示,外傷性的鼓膜穿孔要保持耳朵乾燥,不能進水、滴藥,防止感染,如果穿孔面積小,通常3周到一個月會自行癒合。

  “有了噴嚏最好痛快打出來,因為打噴嚏本身是人體受到刺激時的防禦反應,通過打噴嚏可以將體內大量細菌與異物排出體外。如果忍著噴嚏不打,就很可能讓細菌'回流',進入到中耳、鼻竇裡,引發中耳炎、鼻竇炎甚至鼓膜穿孔。”馮永指出,打噴嚏時最好主動遮擋,用紙巾或衣袖輕掩口鼻,背對他人,防止隨噴嚏帶出的病菌擴散。一旦出現鼓膜穿孔的症狀,要立即去醫院就診。

 

圖、文。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世界衞生組織(WHO)今(12)日宣布,將去年12月在中國武漢爆發的新型冠狀病毒疾病正式命名為「COVID-19」。台灣方面會不會同步一併正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上午給了答案,儘管會將正式稱呼其為「COVID-19」,但仍會簡稱為...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武漢肺炎蔓延全球,全民都怕病毒找上門,事實上,除了配合戴口罩、勤洗手等防疫措施之外,國健署今(12)日也特別整理出4撇步,建議民眾只需透過簡單方式,就能透過飲食提升自身抵抗力,保護自己也保護他人。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組長羅素英表示,研...

閱讀詳情 »

▲民眾若有聽力退化情形務必及早就醫。(照/台北慈濟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慢性中耳炎別輕忽!台北慈濟醫院耳鼻喉科醫師黃韻誠提醒,根據研究指出,有別於65歲以前聽力退化者多為基因遺傳、突發性聽神經受損或中耳問題肇禍,65歲以後,約有3成患者都是因為早期慢性中耳炎未妥善治療埋下病根。...

閱讀詳情 »

無論是誰都可能有「進入照護機構」的時候 只要提到「讓失智症患者住進機構」,往往會出現「好可憐」或者「沒辦法做出這樣的事」之類的意見。雖然我無法全面否定這樣的想法,不過希望各位明白,有關失智症的照護,有些時候並沒有辦法兼顧人情與世間的道理。 從這層意義來看,無論是採取哪一種照護方法,都可能面對「必須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