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 1年死亡率高達5成

嚴重主動脈瓣膜狹窄 1年死亡率高達5成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

心臟每分每秒都在跳動,主動脈瓣膜也跟著開開關關,隨著年紀越大,主動脈瓣膜狹窄機率越高。醫師強調,大部分患者輕度狹窄時沒有症狀,出現心絞痛、心衰竭已是重度症狀;若未接受手術治療,一年死亡率恐高達5成。

年齡增長 主動脈瓣膜漸狹窄

國泰醫院心臟外科主任侯紹敏表示,主動脈瓣膜是心臟血流通往全身的大門,隨著年齡增長逐漸鈣化進而狹窄,根據國外文獻統計,55歲以上,有1%主動脈瓣膜狹窄問題,到了75歲,主動脈瓣膜狹窄問題增加至6%。

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 一年死亡率達5成

侯紹敏主任說明,正常的主動脈瓣膜開口約4平方公分,隨著主動脈瓣膜鈣化、狹窄,而開口越來越小,心臟能輸出的血液也越來越少,就會產生許多不適症狀,例如呼吸困難、頭昏、暈厥、心絞痛;當主動脈瓣膜開口小於1平方公分,為重度主動脈瓣膜狹窄,很可能發生心臟衰竭及猝死,一年死亡率高達5成,病患平均存活時間只剩下不到2年。

微創主動脈瓣置換手術 銀髮族一大福音

過去進行主動脈瓣置換術,必須鋸開胸骨、停止心跳,不少患者擔心害怕。侯紹敏主任強調,目前以微創手術為主流,可藉由無縫線瓣膜微創手術,透過6公分的傷口切除鈣化瓣膜,再實施無縫線生物性支架瓣膜置放,或是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以心導管方式將人工主動脈瓣膜植入心臟,大幅降低手術及麻醉風險,且病患的復原較快、住院時間縮短,可說是銀髮族一大福音。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551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清明連假即將到來,也是旅遊旺季,但全球武漢疫情持續蔓延,許多人早已取消出國旅遊行程,而轉往國內戶外活動。然而,為避開人潮擁擠的空間,不少人換選擇進行自然旅遊或挑戰高海拔地區旅遊,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出發前應依個人健康狀況,做好行前醫療諮詢,及服用高海拔疾病預防藥物,留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孩子是我們的未來,這也是我開始專研中醫兒科的主要原因之一。」花蓮慈濟醫院中醫教授賴東淵表示,一個新生兒出生的先天身體狀況是由父母所給予的,並且隨著發育時間,環境的影響就會越來越大,有需要的小孩甚至是出生幾個月就可以開始接受中醫的調理,但是大部分的小孩可能會因為中藥苦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健康不是個人的事,是你我來共同達成的事。」精神科醫師、台大公衛學院健康行為與社區科學研究所副教授張書森23日表示,成功的隔離檢疫可以控制疫情,但要儘量減少心理衝擊,避免出現短期創傷後壓力症狀,他呼籲隔離者養成健康習慣、平靜心情、開發興趣、並與親友多聯繫,維持正向希望,...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統計,目前居家隔離人數約3,110人、居家檢疫約48,849人,因違反規定開罰274件,累計金額約1,985萬元,指揮中心強調必須在家隔離者禁止自行就醫、奔喪、離開隔離場所。剛執行完居家檢疫的部立八里療養院護理長賴碧蓮說,越愛家人自我隔離就越確實。...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