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登山客必讀!行前要做4準備防高山病發作

登山客必讀!行前要做4準備防高山病發作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清明連假即將到來,也是旅遊旺季,但全球武漢疫情持續蔓延,許多人早已取消出國旅遊行程,而轉往國內戶外活動。然而,為避開人潮擁擠的空間,不少人換選擇進行自然旅遊或挑戰高海拔地區旅遊,藥害救濟基金會提醒,出發前應依個人健康狀況,做好行前醫療諮詢,及服用高海拔疾病預防藥物,留意早期症狀,減少發病的可能性及嚴重性,安心玩平安歸。

登山賞景量力而為 事前須知4要點

高海拔地區的風景往往引人入勝,但也要考量自身體能,量力而為,並做好事前風險評估與預防性用藥。藥害救濟基金會特別整理預防高海拔疾病發生及用藥小撇步:

撇步1:行前就醫諮詢

登山可強化心、肺、血液功能,增進個人體力及耐力,但隨著高度增加,大氣壓力逐漸下降,吸入的氧氣也隨之變少,當身體無法適應低氧、低壓的環境時,可能引起急性高山症、高海拔腦水腫或高海拔肺水腫等高海拔疾病;尤其是本身有慢性疾病、氣喘、懷孕或心臟疾病等情形屬於高風險族群,建議於行前4至6週,由醫師依其健康狀況,做專業風險評估或身體檢查,做好事前預防與開立備用藥品。

撇步2:特殊族群需告知相關病史及過敏史

高海拔疾病的預防或治療因目的不同而有所差異,常見用藥包含:acetazolamide、nifedipine、tadalafil、sildenafil、dexamethasone等,尤其是本身有藥物過敏史或患有心血管疾病等特殊族群,就醫時應主動告知醫師病史及過敏史,遵醫囑指示用藥。 

撇步3:上山後時時警覺緩慢爬升

除了用藥預防外,飲食應盡量以低脂為主,避免食用會產氣的食物及吸菸、飲酒等行為;慢慢提高上升的高度,讓身體適應高地環境,放慢速度,注意保暖,隨時注意自身及同行隊友的身體狀況,以降低高海拔疾病的發生風險。

撇步4:留意高海拔疾病早期症狀

若登山時發生頭痛伴隨頭暈、噁心、嘔吐或虛弱等一個以上症狀時,可能已患急性高山症;一旦發生步態不穩、意識變化或呼吸困難等症狀,病情或許已惡化為高海拔腦水腫或高海拔肺水腫,此時若沒有妥善治療及處理,則有致死的風險。

【延伸閱讀】

「防異」不成 30歲女險做肛門造口毀自信人生!

葉克膜、心室輔助器、全人工心臟怎麼分? 醫師解析心臟輔助儀器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562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根據衛福部統計,結核病是全國發生率最高的傳染病,需要6~9個月不間斷的服藥治療;為了解決傳統的都治關懷時間、地點、交通及隱私方面的問題,台北市政府衛生局推陳出新,開發全國首創「遠端視訊都治關懷服務」互動視訊系統,透過行動視訊軟體,取代傳統專人到府的關懷服務。傳統的都治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缺電對一般人而言,只是暫時的生活不方便;但長期依賴用電維生設備的身障朋友來說,卻是致命一擊!13歲的「歡呼兒」柔柔在蘇利颱風來襲時,由於長時間斷電又無法順利取得發電機的情況下,父親只好緊急讓女兒與維生設備搭救護車到醫院急診室「借電」,才得以維持呼吸器設備的運作。無獨有偶...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你知道最受小朋友喜歡的營養午餐菜色是什麼嗎?台北市食材登錄平台上線至今,已服務245所高中及國中小學,家長可以透過平台查詢孩子學校午餐的菜單,為了讓家長了解孩子最喜歡的學校午餐菜色,台北市衛生局特地透過20場校園巡迴宣導活動進行票選,結果發現,學生最喜歡的主菜危雞排、副...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今年37歲的空姐媽咪Emily,懷孕前體重只有53公斤,沒想到懷孕後卻一路胖到75公斤,生完第二胎後,雖然積極瘦身,體重卻始終停留在62公斤,還因為懷孕有凹凸肚,更不敢穿最愛的牛仔褲。所幸在求助醫美進行「酷爾塑平低溫減脂術」後,一個月體重便少了4公斤,腰腹脂肪層厚度明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