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嚴重心衰竭者救回多變植物人! 53歲男靠低溫療法救一命

嚴重心衰竭者救回多變植物人! 53歲男靠低溫療法救一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心衰竭是指心臟無法打出足夠的血液量來供應全身需要所導致,是臨床上常見的慢性病症,多好發於65歲以上中老年人,五年內死亡率達50%。臺北醫院心臟內科黃建元主任指出,若為嚴重心衰竭者,每年發生致命的心室纖維顫動而導致猝死的風險更高達30%,這種心臟麻痺現象,即使救回,大多數人也可能處於植物人,對於家屬都是長期的身心理的負擔。

治療後仍昏迷不醒 經低溫療法恢復意識

一名53歲曾先生有慢性腎衰竭病史,某日洗腎後突然頭暈昏倒造成頭部鈍傷,緊急就醫後又發生心室纖維顫動併發休克,經檢查確診為擴張性心肌病變合併嚴重心衰竭,隨治療後生命跡象穩定,但曾先生卻昏迷不醒,因此緊急送至加護病房採以低溫療法,藉由體溫下降、減少人體和腦細胞的代謝速度等方式,照護四天後,曾先生恢復意識,也順利拔管轉出加護病房。

低溫療法得密切醫療監控 直到體溫恢復36

黃建元主任解釋,近年有研究證實,低溫療法能增加40%存活率以及25%甦醒機會,除了藉由監測並調節體溫,也須持續密切的醫療監控及照護,並每隔半小時分別進行包括生命徵象、皮膚溫度、寒顫、血液動力狀況、脈搏等不同項目的檢查,且每天需抽血並依照病人狀況調整溫控及用藥,以保護腦細胞,直到體溫恢復到攝氏36度為止。

並非人人適合低溫療法 仍得接受醫師評估

但低溫療法並非適合所有人,若為中樞體溫低於32度、嚴重休克、難以控制的出血、無法終止的致命性心律不整、嚴重創傷、懷孕等情況者,則無法適用此治療方式。加護病房護理長黃麗萍強調,加護單位同仁也持續利用假日主動參與溫控療法相關的研習會,加速熟悉治療流程,可望為重症治療持續努力。

【延伸閱讀】

不只主動脈剝離 心血管疾病環環相扣 三總心臟外科團隊提警訊

 隆鼻前功課要做 邱浚彥醫師曝關鍵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758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宜慧報導)常吃高油炸食物會讓針眼萬箭齊發?一名4歲小妹妹從小習慣吃高油脂飲食,炸雞、薯條類食物樣樣來,近日兩眼針眼反覆發作,大大小小針眼共長5顆,眼皮紅腫變形持續2-3個月仍未好轉,最後只好採手術治療。眼科醫師指出,近來門診中針眼小患者有增加趨勢,主因就是飲食西化,越吃越油導致!開業...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為了減少缺陷兒出生的機會,台中市衛生局獨創全台,開辦婚後孕前健康檢查補助,鼓勵已婚未生育夫妻做健檢,健檢項目包括巨細胞病毒與糖化血色素及其他病毒篩檢,想要生寶寶的夫妻可把握機會到委託院所篩檢。台中市衛生局長黃美娜指出,臺灣每千位新生兒中就有五名缺陷兒,為讓寶寶更健康,今年3...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照胃鏡檢查又有新選擇!根據研究顯示,在照胃鏡時打止痛針,就能減少疼痛,對於需要照胃鏡檢查的病人,不啻是一項福音。該項研究是由大林慈濟醫院針對150位接受胃鏡檢查的病人所做的調查,這150人先由電腦隨機分為兩組,一組在檢查前給予止痛藥注射,另一組則給予安慰劑;結果顯示,接受止...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