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回歸食物的本質─藥食同源,食養合一

回歸食物的本質─藥食同源,食養合一

《黃帝內經.太素》書中寫道:「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闡述的便是「藥食同源」的思想。

中國醫學自古以來就有「藥食同源」的理論,許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藥物。在古代原始社會,人們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發現各種食物和藥物的性味和功效是相通的,了解到許多食物可以藥用,許多藥物也可以食用,這就是「藥食同源」理論的基礎,也是食物療法的基礎。

2500 年前,西方醫聖希波‧克拉提斯在行醫半個世紀之後,提出他的誠懇忠告:「你的食物,就是你的醫藥,大自然治病,醫生只不過是大自然的助手而已。」說得更明白些,是「不當的食物會引起疾病,適當的食物卻可治病。」多年前我離開臺灣之後,我一直覺得不可能再回臺灣了,因為成長中的坑坑疤疤讓我對這塊土地心生畏懼,但是我卻回來了,而且還將自然醫學的觀念第一個帶回來,回臺灣是一個生命中註定好的美麗意外,創立「人本自然」開始了我的醫病關係。

我崇尚自然醫學的理念、謝絕化學藥物與侵入性療法,透過最天然的水、空氣、食物,來療癒深受時代進步所傷害的身體,堅持「不吃藥、不打針」來調理身體,因為「人是吃食物長大,而不是吃藥長大」的。同時,提倡拿回健康的主控權,回到人體本然存在的免疫力系統,啟動自癒力,調整脊椎、血液,做好養生保健,讓我們自己主導身體、心靈的健康,不假他人之手。

我力推「藥食同源」的觀念,因為「廚房就是我們的藥房」,我們從復育土地的根本出發,回到最豐饒的時代,一方土水養一方人,種植出營養俱足、蘊含能量的大地食糧。

萬生萬物都有一定的規律,就是老天爺,我們所說的宇宙進行的本來定律,在神農本草經與中國的許多醫典中,中國人幾千來來講的就是最根本的食療,藥補不如食補,既然醫食同源,我們應該回頭看生命的本質,既然食物就是藥,我們應該回過頭來認真看待我們每天吃進食物的本來樣貌。

每一種食物,都是經由大自然所供養的水、陽光、土壤、空氣的滋養而生成,有屬於自己的韻律和節奏,有獨特的酸甜苦辣的滋味、有因應四季炎涼所衍生的屬性,這集天地四季蔬食瓜果的精華,怎能不豐盛呢?

當這些蘊含天地能量的食物吃進身體裡,也創造了我們的能量,與生生不息的成長與進化,這是有福氣的人才能體會到的生命真義。食療就是用有療效的食物,才能構成食療的機轉,如果食材是有問題的,怎麼可能療癒病人呢,因為老祖宗早就說了「藥食同源」這個道理了。

---本文摘自《啟動體內神醫-自癒力》一書,康鑑文化 

回歸食物的本質─藥食同源,食養合一回歸食物的本質─藥食同源,食養合一

我們的身體與生俱來就有維持健康與治療疾病的本能,這股神奇健康的能量,稱為「自癒力」!

在本書中,吳珮琪博士以專業素養與獨到見解,教導大家改變對疾病的認知,提倡「不吃藥、不打針」來調整身體,幫助讀者以最自然無害的方式,強化自身免疫系統、喚醒人體與生俱有的自癒力,輕輕鬆鬆遠離疾病威脅。

 

吳珮琪博士用簡單、易學的功法,不受時間、地點限制,輕輕鬆鬆做好健康運動。

痊癒的力量就在自己體內!

所有疾病復原的動力,完全來自與生俱來的「自癒力」!

吳珮琪博士教你傾聽身體的聲音、啟動自身免疫力,做自己生命的主人。

我們的人體比任何機器都要精密完整,它具有自動調節的功能,無論體內哪一部位發生病變,都能藉由啟動我們的免疫力和自然治癒能力,來對抗各種疾病、維護各部位機能的正常運作。

吳珮琪博士崇尚自然醫學的理念、謝絕化學藥物與侵入性療法,透過最天然的水、空氣、食物,來療癒深受時代進步所傷害的身體,堅持「不吃藥、不打針」來調理身體,因為「人是吃食物長大,而不是吃藥長大」的。同時,提倡拿回健康的主控權,回到人體本然存在的免疫力系統,啟動「自癒力」,調整脊椎、血液,做好養生保健,讓我們自己主導身體、心靈的健康,不假他人之手。

而我們所需要努力的,就是引導和激發這股力量,調整身體的防禦系統,並繼續維持這股自癒力的戰鬥力與聰明才智。只要能夠持之以恆,自癒力這個潛能就會成為你的親密愛人,善盡保衛身體的職責,成為身心靈健康的最大籌碼。

  

本文出處。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相關推薦

A型血:提高免疫力 注意保暖   健康優勢:身體比較靈巧,忍耐能力很強,所以平時不會經常受到疾病困擾,亞健康幾率也會降低。   健康劣勢:   1、血液黏稠度在各種血型中,最容易升高。(健康隱患:腦梗塞)   2、血小板黏附率明顯高出正常對照組。(健康隱患:偏...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周威志報導)一名出生七週的男嬰因為哭鬧不停,常常吐奶,家長懷疑可能是腸絞痛而帶至門診檢查,醫師問診後才發現,孩子幾乎餐餐被餵食過量。新生兒的胃容量其實不大,家長猛餵對寶寶也是一種負擔。在照顧嬰幼兒時,父母應多思考寶寶的需求,不要一哭鬧就只有餵奶。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 一位二十歲左右女子,為了減重,竟然連水都不敢喝!身高近一七0公分,體重只有五十公斤,已是眾多人夢寐以求的標準身材,但是她仍然不滿意自己的身材,還想要更瘦,但卻瘦得有氣無力,沒有精神;之後經由營養師指導,採取均衡的飲食原則,才維持了健康的體態。 BMI18還想要瘦身 這...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實習記者朱姵慈報導)天氣轉涼,泡湯絕對是一大享受。然而,每逢低溫特報,心臟病急診患者不但增加逾2成,且不少案例都是在泡湯後發病。溫泉的溫度高,使人體大量出汗、心跳加快、出汗且脫水,血液濃度便會增加,可能使心血管、腦血管有阻塞風險。而且,血管急速擴張,血壓降低,腦、心臟易缺氧,也容易造成...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