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囤藥恐變廢藥!藥局傳恐慌性囤貨潮 食藥署擬出手管制進貨量了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中國是全球原料藥主要供應國,新冠肺炎籠罩停工下,連帶影響全球可能出現「斷料」缺藥潮,台灣躲得過嗎?食藥署今(9)日出面喊話,要民眾不必過度擔心,全面盤查發現,國內藥廠原料備貨都能撐3到6個月,不過食藥署坦言已看到有醫院或社區藥局出現恐慌性多叫貨情形,為防止囤貨,食藥署擬出手管制進貨數量。

來自中國端的原料藥短缺恐引爆缺藥連鎖反應,在台灣,食藥署迄今僅接獲1款常用治療甲狀腺亢進的藥物通報恐斷料,依該藥物在台銷量,預估只能撐到8、9月。另外,包括國人用量大的解熱鎮痛、抗生素等藥品品項也在可能缺藥的高關注名單上。

食藥署藥品組簡任技正潘香櫻強調,食藥署今年1月以來,主動要求各大藥廠盤點,目前掌握國內所有藥品品項,皆有3到6個月的原料備貨,呼籲民眾不用過度擔心,目前沒有聽到大規模缺藥隱憂。

不過,針對有基層藥師反應已經叫不到貨一事,潘香櫻表示,的確有部分醫院及社區藥局過於擔心,希望能多囤一點貨,出現多叫貨的情形,但她強調,外界要對政府有信心。

潘香櫻指出,多叫貨、多囤貨是錯誤的行為,因為按現行法規,一旦囤了很多貨用不完,屆時只能退貨,而遭退貨的藥品就不能再使用,這對珍貴的醫療資源是一大浪費,食藥署近期將與相關醫療機構及藥局開會,考慮針對進貨數量採取管制,以過去平均進貨量來評估,以避免出現囤貨現象。

外界也關注會不會有人趁機哄抬漲價,食藥署強調,政府已經在紓困方案中有相對應的罰則,如果發現有藥局趁機哄抬藥價,一經民眾檢舉查證為真就會開罰。

照片來源:翻攝自Pixabay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口罩實名制2.0網路訂貨、物流民眾自付 陳時中透露新制全為了上班族

火力全開!陳時中左批柯P「我們只抗病毒」 右酸WHA快自身難保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病從口入,一點也不假!一名55歲男子,一向身體健康,沒有慢性病也幾乎不感冒,平時習慣在上班途中到早餐店買未熟蛋當早餐,日前,右邊胸口突然出現凸起的腫塊,短短一個禮拜就長大到8公分,還伴隨疼痛及胸口緊緊、悶悶的,就醫檢查發現是極罕見的沙門氏菌造成的胸壁感染,排除所有致病...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本土疫情升溫,國內更出現首例、又是年紀最小的兒童重症死亡個案,引發不少家長恐慌,但該不該打兒童疫苗?有沒有副作用?又是另一個讓家長猶豫的關鍵,美國最新研究結果有助家長下決定!小兒感染症專家、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今(20)日就引用美國CDC昨最新公布的研究結果,顯示...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5月報稅季又快到了!還在頭痛怎麼報才最省荷包嗎?健保署提供最有利的報稅攻略,提醒民眾,在申報個人綜合所得稅時,若選擇採用列舉扣除額方式,去年度健保費和補充保險費都可以全額列舉扣除,不受全年2萬4000元保險費扣除額上限限制。 健保署財務組專門委員張菊枝今(20)日指出...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