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國中生多11歲前就嚼檳榔 民團呼喚專法

國中生多11歲前就嚼檳榔 民團呼喚專法

「檳榔子是一級致癌物,保護兒少檳榔Get Out!」台灣檳榔防制暨口腔癌防治聯盟日前召開記者會,陽光基金會執行長舒靜嫻指出,台灣口腔癌發生率已是世界第一,造成4萬家庭失去父親,但食藥署和農委會仍對檳榔認定毫無共識,無法可管。台灣檳榔防制暨口腔癌防治聯盟主席韓良俊呼籲,政府應制定檳榔危害防制專法,推動檳榔防治,別讓孩子過沒有爸爸的父親節。

口腔癌名列5大癌 嚼檳榔危險因子高

韓良俊指出,口腔癌不論是發生率和死亡率都是十大癌症第5位,屬於5大癌症,更是男性十大癌症第4名,每年約7500人診斷口腔癌,2900人因此死亡。其中,每10名口腔癌患者有9名有嚼食檳榔的習慣,在嚼食檳榔的族群中又有9成同時嗜菸,更提升其他癌症風險。若集檳榔、菸、酒三種不良嗜好於一身,口腔癌風險比起一般人更高達123倍。

根據衛福部統計,自1995年至今,全台已有49,396人死於口腔癌,其中45,369人為男性,超過4萬個家庭失去身為經濟支柱的父親。

檳榔無法可管 口腔癌發生率世界第一

舒靜嫻提到,台灣口腔癌發生率已是實質世界第一(每10萬男性42.4人罹癌),而因政治問題被WHO認定口腔癌發生率第一的巴布亞紐幾內亞(每10萬男性32.3人罹癌),早已頒布檳榔防治政策,台灣政府仍秉持「不輔導、不鼓勵、不禁止」三不政策,逃避失職。

2003年IRAC已證實檳榔果實為一級致癌物,舒靜嫻指出,農委會卻認定檳榔為「果品」,食藥署堅持檳榔為一級致癌物不應該列為「食品」,造成檳榔無法可管的局面。另外,包含檳榔的額外添加物,如石灰,甚至農藥也都沒有納管,民眾不僅吃進致癌物,也食入其他有毒物質。

國中生多11歲前就嚼檳榔 罹癌風險大

檳榔更對兒少危害甚大,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秘書長葉大華引用107年調查指出,青少年嚼檳率國中為1.34%、高中2.10%,其中有近6成國中生嚼檳榔是11歲以前。兒少若過早嚼食檳榔,罹癌潛在風險特別高,恐淪為下一代口腔癌患者。

葉大華強調,台灣在103年通過《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保障兒少最佳利益、生存及發展權利,她認為積極管制兒少取得檳菸、接觸相當重要,希望政府以一級致癌物的層級看待檳榔防制。

署會「檳榔」不同調 專家籲催生專法  

針對農委會、食藥署對於檳榔認定不同調,韓良俊呼籲,應有類似菸害防制法的法律規範,例如《檳榔危害防制法》來管理,尤其各縣市基層公衛人員常反應,若有一部檳榔防制專法,基層公衛工作應可更事倍功半。

但教授感嘆,「從過去到現今政府,遲遲不推動檳榔防制專法,都是因為顧慮『選票』、『鈔票』兩票,怕選不上,也擔心影響檳榔農民生計。」

健康醫療網提醒您:嚼食檳榔有害健康!

【延伸閱讀】

次世代基因定序多基因檢測 提供肺癌病患更好的治療機會

等到你發現時就晚了! 大腸癌治療前先這樣做

罹肺癌7年 選對標靶精準治療讓他陪女兒上大學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3171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宜蘭一名少女日前在夜市將耳洞穿在耳軟骨上,一週後耳洞發紅疼痛、明顯腫脹與發膿,至羅東博愛醫院就診,發現遭細菌感染,所幸及時治療,避免可能導致的耳朵變形。博愛醫院耳鼻喉科醫師張展瑋表示,少女的症狀為細菌性軟骨膜炎,病原為綠膿桿菌,之後經住院開刀引膿,並給予特殊抗生素治療後,少...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疼痛的目的是身體的一種善意警告,種類也不少,臨床上常見的包括頭痛、下背痛、肩頸痛、胸痛、五十肩等,要對抗疼痛必須對症下藥,找出問題根源才能達到有效的效果。花蓮門諾醫院神經外科醫師周江衛表示,先進國家對於疼痛治療越來越重視,美國甚至把疼痛列為五大生命徵象之一。疼痛通常是身體組...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今天3月11日,日本發生福島事件2週年,全球對於核能危機再次引爆,國內也因核四停建提出公投議題,大家都宣誓要愛台灣以及愛地球的決心;然而,殊不知,台灣竟1年就要抽掉400億支香菸,製造36億公斤的二氧化碳(CO2),即使每年種2億株樹,都無法改善香菸所造成的空氣污染。立委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無論東西方,蜂蜜自古以來就被廣泛使用於食材,也因為蜂蜜含有豐富的有機酸、維生素、礦物質與香甜口感,大人小孩接受度高,長久以來亦為人們保健食品的首選,在盤尼西林未問世前,西方人甚至曾將其用來殺菌消毒,以增近腸胃道功能。蜂蜜的來源取決於蜜蜂所採集的花種,產地不同的花種會決定蜂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