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國家眼庫取角膜不摘眼球 翻轉角膜捐贈觀感

  基於「死要全屍」的傳統觀念,國內角膜捐贈風氣不佳,許多家屬擔心往生者沒了眼角膜看不見,找不到回家的路。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眼科研究團隊研發新式角膜摘取方式,不用摘除整顆眼球,只需取下眼角膜,隨後為捐贈者放置義眼片,恢復捐贈者外觀。

  台灣的器官及角膜捐贈風氣有待加強,過往6成的移植角膜依賴國外眼庫進口,但角膜內皮細胞數量易受長程運輸震動及溫度變化的影響而減少,影響術後成效之餘,病患更需依品質自付5至10萬元費用。

  為此,衛生福利部在2013年提供經費,設立臺灣國家眼庫,由台大醫院承接,另設南部辦公室於成大醫院。成立至今,國人捐贈角膜量由2013年的220例,成長至2018年的537例,挽救逾60名病患摘除眼球的命運。

  台大醫院眼科部教授胡芳蓉指出,2014年至2017年共697例捐贈角膜,使用率高達98%以上,而手術成功率更高達99%,且沒有任何受贈者發生術後感染,成功增加角膜捐贈量及使用幅度。

  此外,研究團隊還改寫了菌血症患者不得捐贈角膜的原有困境,在摘取角鞏膜瓣後立即執行微生物培養,自訂捐贈角膜微生物檢驗篩選準則,提升菌血症捐贈者的使用率,成果日前登上國際頂尖期刊。

  臺灣國家眼庫具摘取、檢驗、評估及良好保存的功能,2014年至2017年收集了70例菌血症患者捐贈的角膜,其角鞏膜環微生物培養陽性率為7.1%;而一般捐贈角膜有627例,角鞏膜環微生物培養陽性率反倒稍高,為9.1%。

  不過2組角膜的內皮細胞密度並無差異,臨床結果發現,沒有任何使用國家眼庫角膜移植的受贈者在術後發生感染,證實菌血症和非菌血症的捐贈角膜有相同的品質及安全性。

  在角膜摘取方式,則從傳統的整顆眼球,進展至只需摘取眼角膜,並為捐贈者放置義眼片,大幅改善捐贈者外觀,顧及家屬感受,提升了角膜捐贈的意願。

相關推薦

疫情趨緩因腸胃不適前往求診的患者比例突然大幅提高(圖/TVBS提供)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期間,許多病患對就醫心生恐懼,有更多人則因為疫情使症狀變得更加嚴重。安南醫院醫療副院長許秉毅觀察到,疫情趨緩後,因腸胃不適前往求診的患者比例突然大幅提高,一名45歲男子原本在夜市擺攤,因疫情影響四個...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台北報導 近日網路上傳出台北市有診所用一劑6000元兜售莫德納新冠疫苗,引起各界譁然。針對此事件,今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以及台北市政府都給予了回應,並指出診所目前沒有不法證據,應是「疫苗黃牛」所為,恐怕是診所讓民眾有取巧空間,若有違法將持續追查。 最近網路爆出台北市萬華區某診...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王佐銘/台北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8)日表示,台積電、鴻海暨永齡基金會、慈濟基金會共同捐贈的第七批BNT疫苗88.92萬劑,已於今日上午順利運抵桃園國際機場,並在完成通關程序後,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此外,第八批採購 Moderna 疫苗 113.21...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