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國家眼庫取角膜不摘眼球 翻轉角膜捐贈觀感

  基於「死要全屍」的傳統觀念,國內角膜捐贈風氣不佳,許多家屬擔心往生者沒了眼角膜看不見,找不到回家的路。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眼科研究團隊研發新式角膜摘取方式,不用摘除整顆眼球,只需取下眼角膜,隨後為捐贈者放置義眼片,恢復捐贈者外觀。

  台灣的器官及角膜捐贈風氣有待加強,過往6成的移植角膜依賴國外眼庫進口,但角膜內皮細胞數量易受長程運輸震動及溫度變化的影響而減少,影響術後成效之餘,病患更需依品質自付5至10萬元費用。

  為此,衛生福利部在2013年提供經費,設立臺灣國家眼庫,由台大醫院承接,另設南部辦公室於成大醫院。成立至今,國人捐贈角膜量由2013年的220例,成長至2018年的537例,挽救逾60名病患摘除眼球的命運。

  台大醫院眼科部教授胡芳蓉指出,2014年至2017年共697例捐贈角膜,使用率高達98%以上,而手術成功率更高達99%,且沒有任何受贈者發生術後感染,成功增加角膜捐贈量及使用幅度。

  此外,研究團隊還改寫了菌血症患者不得捐贈角膜的原有困境,在摘取角鞏膜瓣後立即執行微生物培養,自訂捐贈角膜微生物檢驗篩選準則,提升菌血症捐贈者的使用率,成果日前登上國際頂尖期刊。

  臺灣國家眼庫具摘取、檢驗、評估及良好保存的功能,2014年至2017年收集了70例菌血症患者捐贈的角膜,其角鞏膜環微生物培養陽性率為7.1%;而一般捐贈角膜有627例,角鞏膜環微生物培養陽性率反倒稍高,為9.1%。

  不過2組角膜的內皮細胞密度並無差異,臨床結果發現,沒有任何使用國家眼庫角膜移植的受贈者在術後發生感染,證實菌血症和非菌血症的捐贈角膜有相同的品質及安全性。

  在角膜摘取方式,則從傳統的整顆眼球,進展至只需摘取眼角膜,並為捐贈者放置義眼片,大幅改善捐贈者外觀,顧及家屬感受,提升了角膜捐贈的意願。

相關推薦

主題:流行病學認為父母得了癌症,子女也易得癌症,所以癌症具有遺傳性,這其實是個錯誤的結論。 來源:養生堂 ★真正的原因是,父母與子女在飲食結構上具有高度相似性。 嚴重缺乏維生素B2是致癌的根本原因 一位中學同學用微信傳來這篇好文,因為她在衛生部門工作,對保養身體健康特別注意。她不斷提醒大家,日常生活...

閱讀詳情 »

醃菜似乎已經背上了致癌的惡名。但是,世界各國人民都鍾愛的各種醃菜,真的就有那麼可怕麼?一年四季都不能少許享用麼? 醃菜都致癌嗎? 先說致癌的事情。傳說醃菜中含有過多的亞硝酸鹽,甚至是「亞硝胺」這類致癌物。其實,並非所有醃菜都有這個危險。研究早就證實,用純醋酸細菌接種發酵的酸菜,或者用純乳酸細菌接種發...

閱讀詳情 »

近些年來,男性疾病不斷上升,壽命的平均年齡也在逐年下降。其中一項研究表示:男人不經常刮鬍子,死亡率上升。研究人員指出,每天刮鬍子的男性比不經常刮鬍子的男性患心臟病或中風的機率大大降低。下面小編與您一起看看影響男性壽命的幾大因素。不常刮鬍子的男性比每天刮鬍子的男性患病率高研究人員在美國傳染病學期刊發表...

閱讀詳情 »

無法解尿就醫,診斷結果竟是子宮頸癌!台灣一位23歲的社會新鮮人,生活單純有過性經驗,不過對於自己經期紊亂問題卻不以為意,直到發現解尿困難掛急診,竟發現罹患子宮頸癌第四期,可惜發現太晚,治療後一年多最終還是回天乏術。醫師提醒,只要有過性經驗的女性,應定期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才能有效防範子宮頸癌。診治該...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