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國家眼庫取角膜不摘眼球 翻轉角膜捐贈觀感

  基於「死要全屍」的傳統觀念,國內角膜捐贈風氣不佳,許多家屬擔心往生者沒了眼角膜看不見,找不到回家的路。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眼科研究團隊研發新式角膜摘取方式,不用摘除整顆眼球,只需取下眼角膜,隨後為捐贈者放置義眼片,恢復捐贈者外觀。

  台灣的器官及角膜捐贈風氣有待加強,過往6成的移植角膜依賴國外眼庫進口,但角膜內皮細胞數量易受長程運輸震動及溫度變化的影響而減少,影響術後成效之餘,病患更需依品質自付5至10萬元費用。

  為此,衛生福利部在2013年提供經費,設立臺灣國家眼庫,由台大醫院承接,另設南部辦公室於成大醫院。成立至今,國人捐贈角膜量由2013年的220例,成長至2018年的537例,挽救逾60名病患摘除眼球的命運。

  台大醫院眼科部教授胡芳蓉指出,2014年至2017年共697例捐贈角膜,使用率高達98%以上,而手術成功率更高達99%,且沒有任何受贈者發生術後感染,成功增加角膜捐贈量及使用幅度。

  此外,研究團隊還改寫了菌血症患者不得捐贈角膜的原有困境,在摘取角鞏膜瓣後立即執行微生物培養,自訂捐贈角膜微生物檢驗篩選準則,提升菌血症捐贈者的使用率,成果日前登上國際頂尖期刊。

  臺灣國家眼庫具摘取、檢驗、評估及良好保存的功能,2014年至2017年收集了70例菌血症患者捐贈的角膜,其角鞏膜環微生物培養陽性率為7.1%;而一般捐贈角膜有627例,角鞏膜環微生物培養陽性率反倒稍高,為9.1%。

  不過2組角膜的內皮細胞密度並無差異,臨床結果發現,沒有任何使用國家眼庫角膜移植的受贈者在術後發生感染,證實菌血症和非菌血症的捐贈角膜有相同的品質及安全性。

  在角膜摘取方式,則從傳統的整顆眼球,進展至只需摘取眼角膜,並為捐贈者放置義眼片,大幅改善捐贈者外觀,顧及家屬感受,提升了角膜捐贈的意願。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中一名37歲的壯碩怪手司機,為了操作重型機具,每天手部需要大量施力,但近來卻感覺越來越使不上力,甚至還瘦成「骷髏手」呈現不自然彎曲,以為自己中風的他,急急忙忙就醫,檢查後才發現原來是頸髓病變惹的禍。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神經創傷科主任李建裕表示,男子來到診間時,明顯可以...

閱讀詳情 »

作者/KingNet國家網路醫藥 編輯部 Claire整理報導咖啡是上班族手上必備的飲品,上班總需要來杯提神醒腦!但是,過多的咖啡因可能對身體有負面的影響。那麼,每天可以攝取多少咖啡因?其攝取量又依族群年齡而有所不同,成人每天不超過300毫克、孕婦不超過200毫克,12-18歲的青少年則應在100...

閱讀詳情 »

潮健康/郭家和     腎臟長水泡沒感覺?  「多囊腎」嚴重腹脹像懷孕? 腎臟「長水泡」沒症狀,卻可能讓年輕族群提早洗腎?光田綜合醫院沙鹿總院腎臟內科主任王家良醫師受訪表示,「多囊腎」是所有遺傳性腎臟病中造成洗腎最主要的疾病之一。父母罹患多囊腎則兒女會有50%機率得到,...

閱讀詳情 »

潮健康/郭家和       兒童疫苗打不打?  「陣痛期」確診人數恐破萬 本土疫情持續升溫,單日確診人數已突破2,000人,近期更傳出新北男童染疫不幸重症過世個案,引發社會憂心兒童染疫風險。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管制中心副院長、衞福部傳染病防治醫療網中區指揮...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