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國衛院幹細胞結合3D列印 「預血管化組織」修復受損細胞

國衛院幹細胞結合3D列印 「預血管化組織」修復受損細胞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現代醫學科技持續進步,但要修復或取代已失去功能的器官仍十分困難。如何使受損或失去的人體組織再生,更讓再生醫學領域更具多元的醫療應用性。然在研發過程常因欠缺足夠的血管細胞或缺少合適的生物支架,導致內部物質的傳遞極受擴散性的影響,限制了複雜的生物組織建構,因此,如何預先建立精準血管網路系統是發展人造器官上極其重要之課題

幹細胞結合3D列印技術 打造預血管化組織

由國家衛生研究院細胞及系統醫學研究所所長林秀芳研究員與國立清華大學化學工程學系王潔副教授所帶領合作研究團隊,共同開發出結合幹細胞與3D列印支架之高通透性「預血管化組織構建體」,此研究成果已提出專利合作條約(PCT)與中華民國專利申請,並於2021年7月刊登在國際期刊《Biofabrication》。

血管細胞數量稀少 增殖並分化成血管前趨細胞

研究首要克服血管細胞數量稀少以及來源取得不易之難題,團隊運用幹細胞(stem cell)特性將其增殖並分化成血管前趨細胞,同時有鑑於傳統製備細胞培養支架的方法較難控制支架的精細結構,導致產生過多的孔隙或可供細胞附著的表面積不足,團隊採用可光固化兼具生物相容性與降解性之高分子材料—聚癸二酸甘油酯丙烯酸,配合3D列印技術,不僅提升細胞貼附面積同時亦增加垂直與水平通透率,藉此提供一個高細胞貼附率與高通透性之微環境,建構出「預血管化組織構建體」。

缺血性創傷動物實驗 證實能促受損血管生成

在治療缺血性創傷動物實驗發現,移植此構建體在與受傷部位組織結合後,以非侵入式雷射散斑對比影像分析,顯示移植部位有血流蓄積情形,且由組織化學染色進一步證實移植此構建體相較於其它組別,能顯著促進受損部位的血管生成。

血管新生技術 造福更多血管疾病患者

研究團隊指出,「預血管化組織構建體」不僅可幫助如糖尿病周邊血管阻塞或其他缺血性疾病之治療,未來亦可成為體外不同組織或器官工程所需之血管系統並與其它種類細胞進行搭配開發出人造組織或器官,作為藥物測試或器官移植之用,讓再生醫學領域更具多元的醫療應用性。

【延伸閱讀】

男大生騎車自摔下顎骨毀 3D列印助重建顏面

為晚期膽道癌續命! 國衛院研發台灣專屬免疫化療複方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314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 五十肩(冰凍肩)的運動治療 ★   何謂五十肩? 五十肩又稱冰凍肩,是肩部軟組織及關節囊腔等受損之通稱,較易發生於五十歲左右的人。肩帶是非常複雜的三度空間關節,也是全身活動度最大的關節。可能由於某次用力過猛或動作失當,因而引起內部組織受傷、粘連,日積月累,終於造成整個關節囊都受影響。...

閱讀詳情 »

  睡眠占人生的三分之一時間,姿勢不可不慎。古人說〝高枕無憂〞,但現代醫學認為,枕頭太高或太低,對頸椎都不好,墊錯位置更會出問題,短期可能酸痛不舒服,長期則難逃挨刀大手術。 ★睡眠時如何正確的墊枕頭非常重要 枕頭一定要墊到脖子處。民眾可自我測試,當躺下時,下巴最低處若朝天,就表示枕頭太低,...

閱讀詳情 »

腎臟好比是身體的「淨水機」,每天過濾和清潔200升血液,把有用的東西留在血液中,讓代謝的廢物排出體外。同時,腎臟也被稱為「工廠」,它生產了很多與人體內分泌、代謝有關的激素,幫助調節血壓、維持骨骼功能、生成紅細胞。別看腎臟功能強大,卻是一個脆弱的器官。調查顯示,我國慢性腎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城市中每1...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