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國衛院研發新微流體生物晶片 縮短抗體藥物研發進程

▲國衛院研發出新的微流體生物晶片技術。(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微流體(microfluidic)技術常見於新藥開發、生醫研究及臨床檢驗等領域,具有成本低廉且檢測速度快等優勢。國家衛生研究院今(17)日發表其研發出的「微流體雙微井單細胞培養晶片技術」,相較以往抓取單顆細胞效率可提升達4倍之多,有助縮短後續抗體藥物的研發進程。

國衛院今日也宣布,已正式完成技轉授權簽約,往後將由元錦生技接棒推動微流體晶片相關應用,加速生技產業的蓬勃發展。

技術發明人、國衛院生醫工程與奈米醫學研究所副研究員許佳賢表示,「微流體雙微井單細胞培養晶片技術」是一種利用具有兩個微孔結構的特殊微流道設計,可將單顆細胞高效率地個別抓取後置入一個大培養空間中,藉以提供足夠空間讓細胞貼附及生長。

相較於以往抓取單顆細胞的成功機率僅有10到20%,許佳賢說,新技術能夠將成功率大幅提升至接近80%,效率提升4倍之多,對於製備單株抗體的時間將大幅減少,有助縮短後續抗體藥物的研發進程。

國衛院強調,該項新技術不僅具有操作省時、減低培養耗材用量等優點,研究人員也可依照不同的實驗需求,選擇各種尺寸的孔洞,來篩選不同種類的單顆細胞,達到高效率的單細胞篩選與培養,且「轉移標的粒子之裝置及其方法」也是許佳賢獨創的特殊結構設計,在細胞培養完畢,準備進行後續的下游實驗時,能夠有效移轉微流體晶片內的培養細胞至其他裝置,避免過程中產生不必要的風險與損耗,而這兩項授權技術均已獲得台灣及美國專利。

照片來源: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603萬劑公費流感疫苗5日全面開打,短短一天打下來,疾管署今(6)日公布統計數字,已經接種逼近40萬劑,足足比去年同期多1倍,疾管署預估,第1周施打人數將會是最踴躍的高峰,就防疫角度,也希望能夠儘早把疫苗都打光光。 疾管署副署長莊人祥...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上了年紀還想「腳骨軟Q」行動力滿點,有些錯誤觀念得先避開。國內醫師觀察發現,國人常見的3大錯誤行為、飲食、運動習慣,常害民眾反而陷入行動力危機,包括「莫名痠痛貼貼布、買護膝解決」、「想健康最好少吃肉類、奶類」以及「散步、遛狗、騎腳踏車...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睡前「吃甜甜」想讓心情能放鬆,反而害了心臟!一名76歲男子,平日三餐定時、吃得也清淡,更有日行5千步的好習慣,唯一戒不掉的,每天喜歡在睡前吃蛋糕,且吃完馬上入睡,長達20年不改,結果導致BMI偏高達到30,最後感到胸悶、喘不過氣,...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境外移入一口氣多3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公布國內新增3例境外移入COVID-19病例,其中2人為30多歲男性(案519、521),1人為20多歲女性(案520),均為本國籍,分別是在美國及法國工作、留學返台。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