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國際級AI診斷腦瘤 準確度跟真人醫師不相上下 

國際級AI診斷腦瘤 準確度跟真人醫師不相上下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2018年臺北榮總與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組成聯合研究團隊,成功研發腦瘤人工智慧診斷模型-DeepMets®,此模型診斷腦轉移瘤的敏感度與準確度分別高達96%與86%,且曾經在2019年底吸引BBC世界新聞(World News)來台採訪報導。

成功研發精進版 國家級腦瘤人工智慧診斷模型

臺北榮總放射線部郭萬祐主任表示,2019年研究團隊再聯手合作參與衛福部健保署「全民健康保險資料人工智慧應用服務」試辦專案,成功研發精進版DeepMets®-Plus,建立國家級腦瘤人工智慧診斷模型。

不過,健保署由各醫療院所上傳影像資料建置而成的國家級影像資料集(集中式)獨步全球,但這獨特的醫療生態,對極注重個人隱私保護的其他國家而言,運用此資料庫進行人工智慧研究幾可說是天方夜譚。

聯邦學習技術 共享資料且兼顧隱私

因此,結合交通大學、陽明大學,與瑞典哥德堡Chalmers科技大學跨國合作,以「共享模型」而不「共享資料集」的非集中式聯邦學習技術,使用「量大質優」且「兼顧個人隱私」的研究方法,建立跨國腦瘤醫學影像人工智慧診斷模型,開啟國際人工智慧合作研究發展空間。

郭萬祐主任解釋,聯邦學習的研究方式,是將各參與的研究據點,各自訓練出來的人工智慧模型上傳集中到聯邦學習中心,聯邦學習中心以數學及統計的方式將模型整合、精進後再下放回各原始研究據點,導入原臨床場域試用。

準確度與醫師相當 驗證人工智慧診斷可行性

郭萬祐主任強調,以腦膜瘤為例,醫師所測量腫瘤大小及位置等,與聯邦學習技術腦瘤人工智慧診斷模型結果幾乎完全吻合,驗證了臨床上以聯邦學習開發腦瘤人工智慧診斷模型實作的可行性,同時也開啟了未來國內與國際人工智慧合作研究,無窮的可能發展空間。

【延伸閱讀】

經痛很正常,錯錯錯! 她治療「子宮內膜異位症」解脫

氣喘發作才用藥超NG 醫:保養型藥物定期控制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6448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血管性失智症是第二常見的失智症,和腦部血管病變有關,主要是因高血壓和腦中風造成;安南醫院腦神經內科醫師李建欣指出,臨床上,患者雖有服用高血壓藥物,但血壓仍維持很高,長期下來造成腦部出現小洞性梗塞,引發小中風,一旦又影響腦部重要區域,就會出現記憶力差、反應變慢、頭暈等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根據民間說法,當身上有傷口的時候(包含擦傷、挫傷、撕裂傷、開刀縫合傷口等),不適宜喝醬油或咖啡等深色液體,也不可以吃芝麻、海苔等深色食物。否則飲食中含有的黑色素會堆積在傷口及其周圍,形成難看且明顯的深色疤痕。到底是不是真的? 食物本身顏色完全不會影響傷口 奇美醫學中心...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名45歲男性,5年前健檢發現糖化血色素約6.8,比標準範圍6.4高出一點,確診罹患糖尿病,但因身體未感不適,不以為意,不但未定期追蹤血糖也未服藥控制,直到自己母親也因糖尿病導致尿毒累積併腎功能惡化,得洗腎治療,才驚覺自身健康,再次追蹤血糖,發現空腹血糖272,糖化血...

閱讀詳情 »

做運動訓練,真的要做到又酸又痛才有效?一不小心會釀成「筋膜過度使用症候群」,簡單來說,如果整天做同一件事、反覆使用,像是:媽媽手、網球手等等都屬於筋膜過度使用。而身體的肌纖維,就像條橡皮筋,一旦過度拉扯,就可能就會嚴重酸痛。TVBS 56台《健康2.0》告訴您潛伏在我們生活中的危機。 每天都在做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