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在家上班這樣「坐」 小心肩頸頂叩叩!

在家上班這樣「坐」 小心肩頸頂叩叩

【健康醫療網/記者賴欣平報導】在家上班最喜歡盤腿、翹腳坐,小心肩頸痠痛找上門!疫情雖趨緩但不可鬆懈,多數企業仍持續推行居家上班,對此,大部分民眾家中其實沒有適當的辦公環境,進而容易造成長時間坐姿不良。楊宗翰中醫師呼籲,與其等到肩頸痠痛才去按摩推拿,民眾更應從源頭改善不良姿勢,更能有效解決問題。

不只肩頸 姿勢不良引發病症多

如何改善坐姿?桌椅的高度非常重要,必須調整到適合自己身高的狀態,若是椅子太高、桌子太低,就很可能會有駝背的情形,駝背會拉緊下背、腰等等肌群,這些肌群長期呈現緊蹦狀態則容易閃到腰,更嚴重可能會產生椎間盤突出、骨刺生成等問題;相反而言,若是椅子太低而桌子太高,則可能因過度聳肩而造成肩頸僵硬情況。

楊宗翰中醫師表示,肩頸不適若未即時改善,也會因長期拉扯到脖子、頭後部的筋膜,而造成偏頭痛、頭暈等症狀。另外,脖子肌肉長期緊繃也會壓迫到神經,因此也有人會出現手部麻木的現象。

不便外出就醫 兩穴位有效改善肩頸痛症!

因應疫情影響,大部分民眾不敢隨便外出就醫,楊宗翰中醫師也分享兩個穴位,讓民眾在家即可簡易舒緩肩頸不適。

(一)曲池穴

位於肘部,將手肘彎曲後,延著手肘往內側找會有一凹陷處,輕壓會有痠脹感。曲池穴屬大腸經,經絡走向沿著手臂連到肩膀上緣,可協助清風解熱、幫助血液循環。

(二)後溪穴

握拳後,小指關節末端橫紋處,輕壓也會有痠脹感。後膝穴屬小腸經,持續按摩可改善頸椎、腰部等部位痛症。

民眾在按摩穴位的同時,也可同時做些頭部伸展,協助放鬆肌肉。楊宗翰中醫師強調,有些民眾伸展時喜歡360度轉動頭部,此動作可能磨損頸椎關節接觸面,長期下來會加速發炎狀況,更容易造成骨刺生成,做定向伸展即可。

急性疼痛期 應避免按摩等類外力刺激

若民眾痛症部位併含紅、腫、熱、痛狀況,則可能是急性疼痛期,此時刺激患部反而容易拉長組織發炎期。楊宗翰中醫師建議,民眾可改以痠痛貼布取代外力刺激,包含按摩、推拿、使用筋膜槍等等都應先避免。

痠痛貼布持續敷用2-3天,待症狀緩和後再搭配針灸、或是活血化瘀的中藥,像是桂枝、雞血藤、川芎、當歸等等,可增強血液循環,幫助組織的修復與緩解肌肉緊繃的狀態。

楊宗翰中醫師說,面對姿勢不良造成的肩頸痠痛,醫生僅能協助治標,民眾需花時間改善姿勢與作息,才能真正改善問題。

【延伸閱讀】

頭痛欲裂 ~ 頸椎症候群

上班族的肩頸痠痛 很有可能是坐出來的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058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今年35歲的蘇小姐,皮膚白皙、臉部少見血色,被朋友稱為「雪白美人」。她因工作忙碌,飲食不正常,有便秘的困擾。某天上班時,彎腰撿拾地上物品起身後,忽然頭暈目眩,幾乎站不穩,趕緊到台北慈濟醫院急診,醫師仔細問診及檢查後,發現蘇小姐因痔瘡造成長期慢性失血,血色素只有3.2gm...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現代人普遍壓力大,很多人可能不自覺面臨自律神經失調的狀況,怎麼休息都覺得疲憊、睡眠品質差、做事沒幹勁、消化系統頻繁出問題,甚至功能、記憶力下降,不只常常覺得煩躁,有些人還會胸悶不適,容易有莫名焦慮感。要想自律神經不失調 『陰陽』就要協調 什麼是自律神經?臨床心理師張巍鐘...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財團法人羅慧夫顱顏基金會首度舉辦「Don’t Tag Me!這就是我!」活動,透過「我與標籤的距離」為題,邀請13歲以上的國人參賽,一起推廣「反霸凌」議題,期盼除了讓顱顏患者不再遭受異樣眼光外,每個人也都能免除可能被霸凌的恐懼。從小不愛讀書 卻被貼上不聰明的標籤金獎得獎人黃...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