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地震之後 3錦囊關心孩子的情緒

地震之後 3錦囊關心孩子的情緒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臺灣地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地震頻繁,不論政府還是學校都會教導孩子關於防震的大小事,其中包括:地震發生前準備緊急避難包(緊急糧食、保暖衣物、醫療用品及貴重物品等)、發生時保持冷靜使用保命三步驟(趴下、掩護、穩住)、發生後關閉水電瓦斯後到空曠處避難等。但是學校卻很少告訴我們的孩子災難發生後,應該如何照顧自己的情緒,為此臺南市政府衛生局提供3個錦囊。

錦囊1:觀察

災難發生後,觀察孩子是否有較強烈的情緒感受,常見的狀況有害怕黑暗、焦慮不安、不願上學、睡眠不好、持續做噩夢,甚至有些退化行為(尿床、吸手指等),此時家長們請先不要責備孩子,因為他們可能正面臨著所謂的「災後壓力反應」。

錦囊2:陪伴

發現家中成員有上述狀況時,請不要驚慌、害怕,這些都是自然且正常的反應,但需要時間來撫平,此時建議可以與孩子說明災難發生的原因,並談談他對災難的感受、允許孩子展露情緒、多與孩子有肢體接觸或擁抱、讓孩子知道現在是安全的並教導其放鬆的方法(例如:靜坐、健走等),一同陪伴孩子調適災難後的身心反應。

錦囊3:找資源

當發現孩子的負向情緒(焦慮、難過、害怕、生氣等) 超出自己能夠幫忙的範圍,或是已經持續超過4~6周時,請盡快與學校老師溝通如何協助孩子度過困難,或撥打衛生福利部24小時免費安心專線0800-788-995(請幫幫-救救我),讓我們一起伸手,陪伴孩子走出困難迎向愛!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174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冰、熱敷時機  1. 急性受傷要用冰敷、減少淤血腫痛,一般比較輕微的受傷只要冰敷一天,但對於比較嚴重的受傷則可能要兩三天才夠,直到腫脹不再增加為止。 2. 接著進入亞急性期,如果有厲害的腫脹可以用冷熱交替敷來加速消腫,在剛進入亞急性期時,可以冷開始,溫度約攝氏10-16...

閱讀詳情 »

鍛練肌肉時,人們大多數會使用槓鈴或者啞鈴。 殊不知還有一種“鈴家族”的健身器材可以利用,那便是壺鈴。 壺鈴因其掌握的重心在手掌外,所以在人們使用它時, 需要調動更多地肌肉群和加大運動幅 ​​度來配合訓練,有利於發展爆發力和發展訓練較少的肌肉群。 不過,這對身體素質的要求更高哦...

閱讀詳情 »

  很多朋友在運動中會受到不同的運動損傷, 這種情況下冷敷的效果最為明顯。  既可以減輕疼痛和痙攣,減少酶的活性因子,同時又可以減少機體組織壞疽的產生, 在受傷後4-6小時內產生的腫脹也會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冷敷還可以使血液粘度增加,減少流向患部的血流量。 你記下了嗎?...

閱讀詳情 »

瑜珈起源於印度,距今有五千多年的歷史文化被人們稱為“世界的瑰寶”。 這些姿勢歷經了五千多年的錘煉,瑜伽教給人們的治愈法,讓世世代代的人從中獲益。 下圖中的這些動作,你會哪些呢?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