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型男腋窩狂滲血、流膿 竟是化膿性汗腺炎上身

型男腋窩狂滲血 流膿 竟是化膿性汗腺炎上身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一名22歲男大生很重視外表,也常健身,從18歲開始,腋下、肛門附近開始起疹子,他原本不以為意,以為是青春痘、毛囊炎,沒想到疹子越長越多,變成一大片,常流血、流膿,衣服腋下老是黃黃、帶污漬,嚴重時,他擔心污血滲出,甚至拿衛生棉墊吸附污血,肛門附近的疹子也讓他痛到無法久坐,差點被這種疾病搞到崩潰。這位男大生看過一些醫師,最後才終於確診罹患「化膿性汗腺炎」,經過開刀治療,症狀才獲得改善。

抽菸、肥胖 發病風險增加
臺大醫院皮膚部廖怡華醫師指出,化膿性汗腺炎是一種自體發炎性疾病,盛行率約萬分之5,女性患者為男性3倍之多,患者年齡以20歲到50歲居多,有這種體質的人一旦抽菸,或有肥胖問題,很容易就會發病。

化膿性汗腺炎剛開始時,病灶有點像毛囊炎,後來會長成像「疔仔」,不過與一般疔仔不同之處在於,疹子間會形成瘻管、連成一片,嚴重時會流血、化膿,夾雜一些疤痕,因為不斷發炎,患者也會感覺疼痛。

病灶常發炎 很容易細菌感染
廖怡華醫師表示,化膿性汗腺炎常發生於腋窩、鼠蹊部等皮膚皺褶處,也容易發生在肛門附近,剛開始不會帶有細菌,但長時間發炎,病灶很可能就開始長細菌,一旦細菌感染,這些細菌往往特別兇猛,可能演變成蜂窩性組織炎,若是肛門附近,腸道細菌也可能附著、滋長,味道非常可怕,治療時多需要使用到後線抗生素,才能產生效果。

生物製劑免開刀 提供患者多一種選擇
傳統治療化膿性汗腺炎,多以抗生素、A酸等藥物為主,如要徹底解決問題,就得開刀,將發炎、潰爛毛囊去除,再進行補皮手術。廖怡華醫師建議,已進展至第二期以上、使用口服抗生素三個月以上無效的病患,可考慮使用生物製劑,幫助控制病情。今年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乾癬等自體免疫疾病的生物製劑已通過化膿性汗腺炎適應症,讓不宜手術或控制不佳的患者多一種選擇,多數患者經過3-6個月的治療,化膿、疼痛情形多可獲得改善。

不過醫師也提醒,結核病患者不宜使用生物製劑,因此患者用藥前,醫師會安排檢查,以確認患者是否有肺結核。停藥後3到6個月內,部分患者可能復發,因此生活、飲食習慣也要多注意,避免食用辛辣、高糖食物與乳製品,且不要抽菸、多控制體重,以免疾病發作。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053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林先生在軍中服役時被卡車輾過,骨盆腔碎裂,經過大手術,左腿截肢,半身癱瘓,但這段經歷沒有打倒他,反而促使他成為台灣輪椅國標舞冠軍。想不到術後10多年,殘肢產生嚴重神經節疼痛,長年折磨幾乎要他倒下。所幸經過臺北榮民總醫院功能性神經外科主任劉康渡醫師評估,在各種治療都無法緩...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你也有膝關節損傷或疼痛的困擾嗎?但接受醫師詳細評估治療時,又擔心接受手術後又存有一定風險,伯特‧F‧拉普雷德博士(Robert F. LaPrade)在《膝關節修復全書》一書中就建議,在做出開刀最後決定前,不妨先對自己提出一些重要問題,像是對診斷結果有信心嗎?傷有可能自...

閱讀詳情 »

生活中心/台北報導通訊軟體幾乎成了現代人傳遞資訊的一個重要工具,但不實的資訊有時候造成困擾,近日就流傳「純蜂蜜不可以和茶葉一起喝」,否則會造成心血管栓塞。這樣的說法,食藥署澄清,沒有科學依據,千萬不要誤信!部分民眾近日收到親友轉傳一則訊息,直指「純蜂蜜放冰箱會變質,但可在室溫放10年不壞、不會長螞蟻...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昨(2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記者會,指揮官陳時中特別說,如果疫苗施打到預期程度,國內口罩令就能解除,但公費疫苗接種量再探底,昨天僅有738人次接種,自費則有1,732人次;同時,傳出昨晚歌手蔡依林演唱會,台下歌迷疑似脫下口罩,指揮中心提醒,防疫成功口罩仍然不能忘。...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