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基因檢測再升級 腸癌存活效益大不同

基因檢測再升級 腸癌存活效益大不同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大腸癌治療觀念大突破!隨著檢驗技術的進步和醫療科技的日新月異,個人化治療已成為癌症患者的新契機。根據日前在美國芝加哥剛落幕的美國臨床腫瘤年會(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簡稱ASCO)所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大腸癌不再只是一個癌症,而是一群發生在大腸直腸部位的不同癌症大集合;同樣被診斷為大腸癌的兩個病患,發生癌變的原因可能互異,適合的治療也就大大不同。另外,「多點基因檢測」的臨床價值更加確立,大腸癌患者根據「多點基因檢測」的結果來擬定治療策略,揚棄「亂槍打鳥」式的用藥習慣,讓適當的標靶藥物用在適合的病患身上,將會明顯提升存活效益;而治療最新的觀念是左右側大腸癌對於不同標靶藥物的療效反應也有顯著的差異,最多甚至差了約8個月左右。

飲食西化運動少 大腸癌發生率快速攀升

依據國健署癌症統計資料顯示,大腸直腸癌為我國發生率最高的癌症,2011年有14000名新增個案,死亡率更是所有癌症中的第三位,僅次於肺癌和肝癌。彰化基督教醫院血液腫瘤科鍾智淵醫師分析,大腸直腸癌逐年遞增的發生率,可能是和國人飲食西化,常攝取過多紅肉又缺乏運動有關。有趣的是,今年ASCO主辦單位邀請來自德國的諾貝爾獎得主楚豪森(Harald zur Hausen)演講指出,未全熟的肉品中所含有的細菌和病毒,也可能是導致現代人罹患大腸癌的主因之一。

多點RAS基因檢測 治療更具成效

ASCO新獻據!過去接受化療的晚期大腸癌患者往往難以存活超過2年,但最新研究結果卻顯示,根據「多點基因檢測」結果來選用適當的標靶藥物來搭配化學治療後,患者平均存活可超過30個月,鍾智淵醫師強調,「這是令醫界相當驚豔的結果,過去根本無法想像!」

台中榮民總醫院大腸直腸外科王輝明主任解釋,以往大腸直腸癌常用的基因檢測為「單點基因檢測」,只檢驗單點基因上最常發生突變的位置是否有突變,如果沒有突變的話,使用適當的標靶治療,便可較其他療法多3-4個月的存活。但若改用「多點基因檢測」,將檢測位置增加到六個常見位置,且這些位置都沒有發生突變的話,則患者依檢測報告使用適當的對應標靶藥物,就可較其他療法多7-8個月的存活率。

此外,研究發現,左側大腸癌及右側大腸癌由於胚胎演化及致癌原因的差異,導致對不同藥物的治療反應也不盡相同!經由「多點基因檢測」技術確認相關位置沒有突變的患者,如果原發部位在左側大腸,則使用適當的標靶藥物療法後,臨床報告顯示平均存活率可高達40個月,明顯較右側大腸癌以及用其他種治療方法的預後效果好許多,平均存活期的差距甚至可達8個月。幸運的是依癌症流行病學資料顯示,大腸癌中有七成患者是屬於左側大腸癌,癒後較佳。

標靶藥物夯 用得多不如用得準

王輝明主任進一步指出,透過基因檢測,晚期大腸癌患者在一線使用標靶藥物治療後,二線治療只使用傳統化療不加以任何標靶藥物的病患,存活效益反而較佳,這樣的結果不但強化了第一線標靶藥物選擇的重要性,也打破大家對「標靶藥物多用效果才會更好」的迷思。

前陣子,又有藝人不幸罹患大腸直腸癌的消息傳出,再一次喚起民眾對大腸癌的預防意識。王輝明主任建議,民眾應把握衛福部提供給年滿50-74歲民眾每兩年一次免費糞潛血檢查的篩檢服務。當然,良好的飲食習慣、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大腸癌防治最重要的原則。倘若不幸罹癌即使是轉移性大腸癌,仍可透過基因檢測,選擇適當的治療策略並配合個人化的第一線標靶用藥,還是可以獲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15222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輕度智能障礙的小婷,高中畢業後經社會處轉介到伊甸嗎哪庇護工場工作。而因為小婷短期記憶力不足,容易忘記清洗玻璃瓶後要擺放至規定位置,因此就常發生碰撞而打破玻璃瓶。經過伊甸就服員的幫助與訓練,現在狀況已有明顯改善,甚至還能主動協助其它庇護員工完成工作。庇護員工克服自身障礙 ...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現今在醫院設置「醫藥物流區塊鏈平台」,利用區塊鏈無法更改、以及透明、快速的特性,整合供應商和物流商,來確保過程0失誤,可望杜絕假藥。   在過去必需仔細盤點手術室的衛材,就怕一個閃失讓假藥、仿冒醫療器材流入醫院。過去醫院發出採購訂單,從「供應商」到「物流商」...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現今社會頭痛的病患明顯增多,平均約每10人中便有一人為偏頭痛所苦,花蓮縣中醫師公會理事長李麥醫師表示,在中醫屬於「偏頭風」之範疇,在中醫診所可以接受針灸與服用中藥的治療;除此之外,若發覺就醫民眾的頭痛症狀有潛在疾病的危險,即可轉介接受西醫檢查檢驗,並由專科醫師解釋檢驗報...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尾牙季報到,小心應酬頻繁出現胃食道逆流!每到過年前,胃食道逆流門診患者增加約3成左右。多是因大吃大喝、餐宴食物油膩,又和朋友續攤喝酒、回到家倒頭就睡,這些皆易導致胃食道逆流。萬芳醫院消化內科主任吳明順醫師指出,當食道黏膜一再被胃酸侵蝕,長期置之不理,恐有癌化的可能性。 ...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