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塵爆事件滿3週年 8成個案回歸社會

塵爆事件滿3週年 8成個案回歸社會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八仙塵爆事件滿3週年,不少燒燙傷的傷友仍持續努力復健,通常嚴重燒燙傷患者,平均得3至5年才能恢復原本生活,但遭受塵爆的孩子年紀輕,加上醫療團隊三個月的急性期復健,也加速孩子的恢復速度;馬偕紀念醫院外科部主任董光義指出,事發當晚院內治83人,陸續另有外院傷友來院追蹤及復健,總計醫治的傷友達122名,目前已順利讓八成個案回歸社會。

燙傷復健聯合門診 為傷者設計合適治療

為了持續幫助傷友,除了醫療還有心理上的支持,馬偕醫院每週三的燙傷復健聯合門診也擴大為全天候門診;董光義主任表示,透過整形外科、復健科、社工師及護理師等跨科合作,共同追蹤傷者近況,了解傷者需求,目前傷者手術主要為調整關節活動精細度及臉部疤痕雷射,透過聯合門診追蹤,就能針對傷者需要設計合適的治療計畫。

燒燙傷疤痕得看體質 必要時可手術治療

燒燙傷留下的疤痕和體質有關係,像是屬於肥厚型疤痕的患者,疤痕攣縮的速度快,傷友得花更多努力才能趕上復健進度;馬偕紀念醫院燙傷中心主任游家孟指出,這時就更需要團隊的心理支持,必要時,得採以手術鬆動疤痕,才能改善關節活動度,另外屬於臉部疤痕較明顯的傷友,則得面對回歸社會後面對的心理調適,必要時也可安排雷射手術治療。

塵爆個案回歸校園 受損韌帶阻礙學習

在塵爆事件遭受體表面積60%,且二到三度燒傷的侃霖,經兩年復健後順利回歸校園,雖繼續喜愛的烹飪學業,但因受損韌帶造成手指彎曲,在烹飪上困難重重,經門診評估後認定手指韌帶有開刀必要性,主治醫師便要求侃霖必須做足復健功課,包括手部關節活動度好、勤加按摩使疤痕柔軟、被動運動時手指能夠伸直等,才能接受開刀改善,經過半年努力,總算在塵爆三週年的當天住院,準備進行手術治療。

馬偕辦路跑 助傷者勇敢面對挑戰

塵爆傷者縱然回歸社,仍得面對心理調適問題,除了透過醫療團隊的協助,更需要大眾多給一些空間和機會;馬偕團隊就趁著塵爆事件滿週年時,舉辦淡水路跑活動外,更預計今年安排兩天一夜行程,登上北得拉曼巨木步道,透過路跑、登山等方式,鼓勵傷友在面對未知的挑戰時,都能勇敢往前。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53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今(18)日上1922搶預約莫德納疫苗當追加劑,打支疫苗好過年的同時,放眼國際:近日全球Omicron疫情嚴峻,不少國家提出「與病毒共存」的想法,但在台灣是否可行?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今(18)日鬆口,「與病毒共存」也是一個方向。同時因Omicron的發...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8)日晚間8點42分表示,檢出1例陽性個案(暫未編號,Ct值22.0),為北部本國籍10多歲女童。 ▲今晚再添1例女童檢出陽性,曾於1月9日與案17983及媽媽一起至西堤中壢中山店用餐,於1月16日匡列為接觸者而到集中檢疫所居隔。(圖/中央流...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在關心本土疫情同時也該關心境外移入與落地採檢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18)日宣布新增49名境外移入,包含17例落地採檢。目前指揮中心僅針對長程航班(美加、中東等國家)進行落地採檢,指揮官陳時中表示,目前正與機場針對旅客容納等細節做討論,近日將把落地採檢的航班擴...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在今(18)日公布新增17例本土病例。這些本土病例的主要來源,大多是與明新科大有關。從桃園機場開始,Omicron的傳染鏈延伸向社區歌友會、聯邦銀行甚至連鎖餐廳、大學等,2週以來已破百例;而確診者的相關足跡遍布桃園,也曾到過新竹、花蓮。 ▲今日新增...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