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增加生物相似性藥使用率 幫助更多新治療藥物納入健保

增加生物相似性藥使用率 幫助更多新治療藥物納入健保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大家可曾想過在二十幾年前健保尚未開辦時,癌症患者是如何負擔龐大治療費用嗎?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柯博升理事長憶起當時,高昂的療程費用逼得許多患者需要賣車、賣房才得以接受治療,甚至經濟較為弱勢的人會直接放棄治療。根據癌登中心的統計,健保開辦前癌症患者五年相對存活率為49%,至今已顯著提升至58%,主要是因為在這二十年間,多種癌症的生物藥品(標靶治療)問世,且獲得健保給付有關,讓病人得以獲得更多新治療藥物的治療機會。

如何於健保預算有限下長久經營,必須讓更多治療藥物如生物相似性藥納入,發揮自由競爭市場效應讓整體藥價降低,將醫療資源分給更多有需要的民眾。中華景康藥學基金會為了提升大眾對「生物相似性藥」的認知,特別邀請柯博升理事長分享生物相似性藥在癌症治療領域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使用「生物相似性藥」讓癌症治療更普及更多元

根據健保署108年統計資料顯示,光是癌症藥費支出就佔了總藥費近四分之一,高達427億點。柯博升理事長指出在癌症疾病中,治療成效與藥物品質不僅息息相關,對醫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希望健保可提供最合適且最有效的藥物療程。但而在健保有限預算之下,必須更有效開源節流,才能讓更多新治療藥物納入健保給付,且提供適當的給付條件。

除了健保調整民眾部分負擔機制達到開源外,柯博升理事長表示,以最低的價格換取最好的藥物,不僅助於健保財政節流,更能確保病患有能力持續接受治療,不因龐大藥費而中斷治療。隨著原開發藥品專利到期,小分子藥物以學名藥(generic)替代來降低藥費,而大分子的生物藥品,則能使用生物相似性藥(Biosimilar),以較低的成本獲得相同的治療成效。

衛福部食藥署於2010年即核發第一張生物相似性藥品許可證,主成分為somatropin,是由國際大藥廠諾華公司旗下Sandoz所製造生產,在國內已陸續取得涵蓋生長激素、血球生長素、癌症、風濕免疫等治療領域生物相似性藥物許可證,幫助更多病人。事實上,台灣正積極追上歐美國家的腳步,迄今已有超過9個成分,逾20個不同藥廠製造的生物相似性藥品獲得核准上市。

生物相似性藥品質穩定性高 療效、安全性與原廠相同

柯博升理事長進一步提及,目前歐美各國對「生物相似性藥」在上市前需通過嚴謹的臨床測試,驗證其療效與安全性,與對照生物藥無臨床意義上差異。我國衛生主管機關亦依循FDA及EMA核准上市標準審查。因此,以血液腫瘤專科的角度來看,生物相似性藥具有價格較經濟,且安全性及療效都等同於原開發廠藥品的特性,得以減輕健保財政負擔、加速新治療藥物引入、有助於患者持續治療。

【延伸閱讀】

生物相似性藥品 法規科學審查標準嚴謹接軌國際

生物相似性藥 – 安全有效且經濟的國際趨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95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30多歲病人就醫時被診斷心臟衰竭,因病情無法改善,情緒失落憂鬱,後來因為症狀加劇,轉至林口長庚急診就醫,經心臟衰竭照護團隊整合治療,改善病情後出院並規律回診,該患者回到工作崗位上,恢復了自信。建構「全人照護」團隊 住院率再降5%林口長庚心臟內科系主任褚柏顯表示,心衰...

閱讀詳情 »

大腦神經發炎是阿茲海默症(AD)、亨丁頓舞蹈症(HD)等神經退化疾病的重要致病原因,病情嚴重時,患者無法控制四肢,中央研究院研究團隊發現,如能抑制關鍵蛋白質Galectin-3,就能有效降低大腦發炎反應。 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特聘研究員陳儀莊、醣科學團隊,以及林口長庚、台北榮總等醫學團隊最新...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臺灣高齡社會來臨,對老人家來說,年輕人的青春活力與陪伴是一帖良藥!為此,輔仁大學與大安區健康服務中心、燃點公民平台一起舉辦「青銀共伴 世代對話--陪阿公阿嬤快樂拍片」活動,由輔仁大學廣告系三年級的70位學生,陪伴大安區的15位長者拍攝紀錄影片,帶大家看看老人家可愛的一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我的小腿至少有300個小洞,連自己都不敢看」,59歲王先生從事室內裝潢業,6年前罹患肺癌,因左鼠蹊部肺癌轉移造成左大腿骨病理性骨折,在接受全髖關節置換術及局部電療後,在3年前左小腿出現淋巴水腫,左小腿皮膚不時流出淋巴液,全身飄散惡臭味道,需帶著水桶隨時備用,走過的地方...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