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增加生物相似性藥使用率 幫助更多新治療藥物納入健保

增加生物相似性藥使用率 幫助更多新治療藥物納入健保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大家可曾想過在二十幾年前健保尚未開辦時,癌症患者是如何負擔龐大治療費用嗎?中華民國血液及骨髓移植學會柯博升理事長憶起當時,高昂的療程費用逼得許多患者需要賣車、賣房才得以接受治療,甚至經濟較為弱勢的人會直接放棄治療。根據癌登中心的統計,健保開辦前癌症患者五年相對存活率為49%,至今已顯著提升至58%,主要是因為在這二十年間,多種癌症的生物藥品(標靶治療)問世,且獲得健保給付有關,讓病人得以獲得更多新治療藥物的治療機會。

如何於健保預算有限下長久經營,必須讓更多治療藥物如生物相似性藥納入,發揮自由競爭市場效應讓整體藥價降低,將醫療資源分給更多有需要的民眾。中華景康藥學基金會為了提升大眾對「生物相似性藥」的認知,特別邀請柯博升理事長分享生物相似性藥在癌症治療領域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使用「生物相似性藥」讓癌症治療更普及更多元

根據健保署108年統計資料顯示,光是癌症藥費支出就佔了總藥費近四分之一,高達427億點。柯博升理事長指出在癌症疾病中,治療成效與藥物品質不僅息息相關,對醫病而言,最重要的就是希望健保可提供最合適且最有效的藥物療程。但而在健保有限預算之下,必須更有效開源節流,才能讓更多新治療藥物納入健保給付,且提供適當的給付條件。

除了健保調整民眾部分負擔機制達到開源外,柯博升理事長表示,以最低的價格換取最好的藥物,不僅助於健保財政節流,更能確保病患有能力持續接受治療,不因龐大藥費而中斷治療。隨著原開發藥品專利到期,小分子藥物以學名藥(generic)替代來降低藥費,而大分子的生物藥品,則能使用生物相似性藥(Biosimilar),以較低的成本獲得相同的治療成效。

衛福部食藥署於2010年即核發第一張生物相似性藥品許可證,主成分為somatropin,是由國際大藥廠諾華公司旗下Sandoz所製造生產,在國內已陸續取得涵蓋生長激素、血球生長素、癌症、風濕免疫等治療領域生物相似性藥物許可證,幫助更多病人。事實上,台灣正積極追上歐美國家的腳步,迄今已有超過9個成分,逾20個不同藥廠製造的生物相似性藥品獲得核准上市。

生物相似性藥品質穩定性高 療效、安全性與原廠相同

柯博升理事長進一步提及,目前歐美各國對「生物相似性藥」在上市前需通過嚴謹的臨床測試,驗證其療效與安全性,與對照生物藥無臨床意義上差異。我國衛生主管機關亦依循FDA及EMA核准上市標準審查。因此,以血液腫瘤專科的角度來看,生物相似性藥具有價格較經濟,且安全性及療效都等同於原開發廠藥品的特性,得以減輕健保財政負擔、加速新治療藥物引入、有助於患者持續治療。

【延伸閱讀】

生物相似性藥品 法規科學審查標準嚴謹接軌國際

生物相似性藥 – 安全有效且經濟的國際趨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953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編輯部/整理報導】「關節痛,忍一忍就好?」、「關節痛只是因為工作太勞累?」類風濕性關節炎是種好發於中年女性的自體免疫疾病,馬偕紀念醫院風濕免疫科主任李惠婷醫師指出,除了造成關節慢性疼痛之外,還會持續破壞關節,漸漸造成關節變形,甚至導致失能,可不是個「忍一忍就好」的小毛病。 迷思1:類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俗女養成記》一劇,圍繞在陳嘉玲從小到大的人生際遇,在40歲時,感情失敗、沒了工作,回到家鄉從頭開始,最後懷了孕,並在產台上掙扎痛苦的陳嘉玲,因媽媽一句:「陳嘉玲,你現在做媽媽了,要像個大人一樣,媽媽在旁邊,你不用怕」,讓嘉玲繼續堅強將孩子生出來,這一句話賺人熱淚,卻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75歲的陳媽媽長期為退化性關節炎之苦,兩膝軟骨早已磨損殆盡,幾乎無法行走,連強效止痛藥也不能緩解,家屬勸說進行人工膝關節置換術,但她聽朋友說,術後的疼痛及腫脹不適感,十分難忍,她遲遲沒有答應,生活品質一天比一天差,整天唉聲嘆氣。人工關節置換術 術後併發症常致病人怯步振興...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第13輪將開放一般民眾混打,第1劑AZ,可換打BNT,傳出不少原本預定接種第2劑AZ的人,想改打BNT,而取消原本預約。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提醒,如果該輪預約爽約,下一輪就無法預約,也就是放棄第12輪預約機會,就不能參與第13輪接種。 ▲中央自設接種站一覽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