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妙齡女除肌瘤如割韭菜 醫:土壤是關鍵

妙齡女除肌瘤如割韭菜 醫:土壤是關鍵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妙齡女子雙雙(化名),在25歲時曾檢查出三顆多發性子宮肌瘤,其中最大的一顆約有7公分,因此造成她經血量多且因壓迫導致頻尿症狀,雖然當時已採傳統手術切除肌瘤,不料五年後又再度復發多發性肌瘤。雙雙一想到要再次經歷肌瘤手術和復發風險的惡夢,讓她萌生切除子宮的念頭,然而醫師考量到雙雙今年才30歲,後續仍有生育需求,因此在溝通後決定採用無痛且復發率相對低的海扶刀手術,目前術後狀況良好,且肌瘤無復發跡象。

肌瘤如韭菜容易再生 有子宮、未停經就可能復發

台北中山醫院婦產科主任暨海扶刀中心負責人鍾國騰醫師表示,切除子宮肌瘤如同割韭菜,韭菜擁有很強的再生功能,即便被收割一輪後,只要有適合的土壤環境就很容易再生。而土壤環境正如子宮內膜環境,患者只要仍保有子宮且尚未停經,肌瘤就會因荷爾蒙刺激有復發可能。臨床上單一性子宮肌瘤約有30%復發率,而多發性子宮肌瘤的復發率更高達50~70%。

鍾國騰醫師說明,良性子宮肌瘤雖然不會危及性命,但當肌瘤已經影響患者生活品質時,就需考量進行手術治療。傳統手術去除肌瘤雖然能有效改善肌瘤帶來的不適症狀,但子宮內膜環境仍是肌瘤是否會再復發的重要關鍵,通常跟患者的體質及生活習慣息息相關,因此建議患者在術後應該盡量保持清淡飲食、放鬆心情及進行適度有氧運動,降低體內發炎反應,避免肌瘤再度復發。

海扶刀無創除肌瘤 讓患者不再害怕反覆手術

針對子宮肌瘤的治療方式,鍾國騰醫師表示,當肌瘤再度復發時,多數患者會因不想再次經歷手術過程和術後恢復期,因此拖延治療或選擇切除子宮。但現今海扶刀治療的出現,讓患者有了新選擇!海扶刀為一項無創手術,透過體外聚焦熱能消融體內肌瘤,達到治療肌瘤的目的,術前需搭配核磁共振,透過核磁共振良好的軟組織分辨能力,清楚判斷肌瘤屬性,有助確認肌瘤大小及位置,降低術後復發率。此外,對於多次進行肌瘤手術的患者來說,因過程中不須動刀,相較於傳統手術可避免術後沾黏或傷及子宮及其周邊組織的風險。

術後應定期回診追蹤 避免肌瘤復發影響生活  

鍾國騰醫師表示,現代人晚育讓子宮不斷受荷爾蒙刺激,是子宮肌瘤發生率高的原因之一,因此建議有生育計劃的肌瘤患者,術後在醫師的評估之下,可以儘早進行備孕準備,透過懷孕期間讓子宮內膜處於「休耕」狀態降低肌瘤復發;若尚無生育計畫的患者,術後則應維持良好生活作息,並定期追蹤回診,唯有醫病共同努力,才能避免子宮肌瘤如韭菜一般,落入反覆生長的循環。

【延伸閱讀】

子宮肌瘤合併尿失禁 熟女一出力就漏尿!

子宮肌瘤何時該手術 六大關鍵千萬別輕忽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985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新增5例新冠肺炎病例,分別為1例本土死4例境外移入,當中2名個案曾在入境前發病確診,死亡個案則沒有增加;另外,全國2級警戒下周將持續,但大型場管入場人數擬放寬。 ▲9月15日新冠肺炎新確診狀況。(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4...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新冠疫苗登記預約平台已到第8期,今(15)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整理出1922電話中,民眾10大疑問Q&A, 包含增選疫苗、預約未到、出國需求、第2劑、未收到預約簡訊等,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逐一說明,希望能協助民眾順利打疫苗。 ▲1922民眾常見諮詢問題。(圖/中央流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楊艾庭報導】金鐘視帝龍劭華,昨(9/14)晚間在高雄85大樓暈倒,緊急送醫搶救後仍驟逝,享壽68歲,引發各界譁然。龍劭華曾在2009年被診斷糖尿病,期間拍戲忙碌飲食不忌口,雖有定期服藥卻沒有回診。還有《我的祕密花園》導演楊冠玉,曾捧紅林依晨、邱澤等明星,患有20年糖尿病,於2020...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台灣2021年以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也一再顯示空氣傳播在新冠肺炎社區傳染,這可從桃園醫院院內感染鏈、華航機師航空器傳播鏈、萬華茶店傳播鏈、彰化麻將傳播鏈、高雄公寓大廈傳播鏈、新北市的托兒所群聚感染傳播鏈、全國各地的家庭餐廳聚餐傳播鏈、職場工作場所傳播鏈等事件看出來,密閉或是...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