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增2名新冠死亡萬華婦確診失聯! 急診與隔離病房塞爆

增2名新冠死亡萬華婦確診失聯! 急診與隔離病房塞爆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18)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佈,新增2名新冠死亡個案,分別是案1522與案2095;案1522曾傳快篩陽性,台北市台安醫院拒收,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解釋,應是先安置在家等待,或等待PCR檢驗結果,案2095則是亞東醫院院內感染確診病人,檢驗確診後次日病逝。


案1522倒臥家中死亡送醫仍不治 案2095院感確診死亡


陳時中表示,案1522是1名60多歲女性在萬華工作,5月10日出現發燒症狀,14日就醫採檢,16日確診,在17日經發現倒臥家中,同日緊急送醫搶救,生命跡象無法恢復不幸死亡;針對外傳拒收一事,陳時中回應,因確診人數增加,等待安置時間變長,也可能在家等待核酸檢驗PCR結果。


陳時中持續說明,另一名死亡個案(案2095),是1名80多歲男性,具有慢性阻塞性肺病、腎衰竭、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肺纖維化等病史,5月16日因匡列接觸者採檢確認陽性,Ct值25,17日病情惡化,經急救仍不幸死亡;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補充,個案照顧看護也曾匡列採檢,PCR呈現陰性。


急診數量暴增醫生自曝「戶外插管」 全台隔離空床僅剩241床


目前台北市與新北市許多醫院急診人數暴增,振興醫院急診醫師在網路發文,該院急診病患在戶外插管治療;陳時中特別回應,該訊息應醫師自己放在網路上,可能因擔心急診室內人都擠滿了,急診室空間太擁擠,反而讓救助環境不佳;陳時中呼籲,疑似或確診未入院病患,應在家隔離等待通知。


指揮中心統計,全台隔離病房空床數僅有241床,分別為臺北區47床、北區 15床、中區33床、南區54床、高屏區 65床、東區 27床;陳時中強調,目前已經沒辦法確診,就送負壓隔離病房,無症狀或輕症患者多會安排在家隔離等待,不論病人本身、同住家人、照顧者都要小心應對。


確診在家等待安排 照顧者與病患都要小心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提醒,如果確診新冠肺炎或快篩陽性,在等待安排住院前,照顧者首先要確定自己,與確診者最大程度不接觸,如果是高風險族群,例如65歲以上年長者,或有潛在疾病,不要直接照顧確診病患,也不要共餐,最好分別使用衛浴設備,若不得也要保持空氣流通,每次使用都要消毒。


莊人祥持續說,如果照顧者需要進入房間,雙方都要戴上口罩,如果可能接觸污染物品,必須戴上手套,最好使用稀釋漂白水清理常接觸物體表面,記得提醒病患多喝水,可視醫囑服用藥物,即便症狀好轉也不能放下戒心,如果發現症狀惡化,察覺喘、呼吸困難、胸痛、嘴唇與指甲床發青,立即播打119。


增2名新冠死亡萬華婦確診失聯! 急診與隔離病房塞爆

▲照顧家中確診者指引1/2。(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增2名新冠死亡萬華婦確診失聯! 急診與隔離病房塞爆

▲照顧家中確診者指引2/2。(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乳癌治療術後預防更重要 HER2陽性患者有新選擇!
▸解鎖重症治療盲點! 逆轉疾病從改善細胞間質環境開始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NOW健康 陳木森/台北報導】19歲女大生因機車車禍緊急送醫,2小時後呈現昏迷狀態,經檢查後發現腦部有大量血塊,必須執行開顱手術進行搶救,術後移除血塊並放置顱內壓監測器掌握各項指數,所幸意識逐漸恢復,後續持續檢查、治療,以避免腦部受到更多的損傷。 人腦是人體中最複雜的器官,頭顱像是封閉的密室,一旦...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一名國二男生,右手食指因打籃球造成手指挫傷「吃蘿蔔乾」,手指關節腫痛,爸爸帶他去照X光,確定骨骼沒問題,醫師叮囑「需要固定關節,休養至少三個月」,但兩周後他要參加球賽,身為主力前鋒不能缺席,非常著急。所幸求助中西醫整合針灸特別門診的楊龍駿醫師,醫師以針灸針在傷處近端與遠...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10月28日發生一起長榮女大生命案,24歲的女學生被人擄走,被性侵後勒斃,全案引起社會嘩然。像這樣不幸的案件,其實時常都在你我身邊發生,諮商心理師全聯會理事長黃雅羚表示,台灣平均一年有12000多件性侵害通報案件,且其中1200多件受害者為男性,並非全部都是女性,而創傷...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揮中心今(8)日發布4名境外移入個案,當中1名菲律賓籍男性,在當地病毒核酸檢驗陰性,在台灣卻4次檢驗陰陽互轉,最後才確診,但指揮中心研判因CT值偏高,應該染一段時間感染力極低;另一方面,大提琴家馬友友即將在台灣舉行「全球巴哈計畫在台北」演出,但按防疫計畫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