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增312本土雙北疫情未緩 陳時中:周末假日在家別出門

增312本土雙北疫情未緩 陳時中:周末假日在家別出門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1)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布,新增315例新冠個案,當中312例本土、3例境外移入,台北市與新北市佔271例最多,指揮官陳時中強調,目前台灣疫情沒有太大變化,仍在穩定高峰,本周末希望民眾能夠在家就不要出門,一旦發現民眾在公眾場合故意不戴或不戴好口罩,將必定處罰嚴懲。


新北市144例台北市127例 疫情仍在高峰未見下降趨勢


陳時中表示,新增本土個案分別為170例男性,142例女性,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發病日/採檢日在5月8日至20日,居住縣市以新北市144例最多,板橋區37例為多,臺北市127例,萬華區60例為多,目前台北市與新北市專責收治醫院,分別是北市聯醫和平院區與新北市聯醫三重院區。


陳時中持續說明,其他有本土個案縣市,包含桃園市13例、基隆市9例、臺中市及彰化縣各5例、高雄市4例、宜蘭縣2例、屏東縣、南投縣、雲林縣各1例;陳時中指出,現在還在疫情高峰,雖然沒有特別增加或降低,但源頭朝向多發性,並且發生區域縣市開始增加,本周末將會是關鍵。


增312本土雙北疫情未緩 陳時中:周末假日在家別出門

▲5月21日新冠新確診狀況。(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未達到升第4級警戒條件 陳時中呼籲周末請在家勿出門


目前幾乎每天都有2至3百例新增,是否即將達到提升第4級警戒(封城)條件,陳時中解釋,現在全國警戒就是第3級,大家應該把分內該做的事情做好,警戒升級條件不丹看個案數,也要看個案能不能找出傳播鏈,目前疫調找不出傳播鏈不到4分之1,很多患者都能找到關連性,不要以訛傳訛。


陳時中提醒,馬上就周末難免會有散散心,可能找朋友聚一聚走一走,但現在是非常時期,希望大家能夠減少外出,兩天假日能夠減少人員流動,把傳染力能夠切斷,減少接觸是縮小疫情很好方式,醫療防疫人員抗疫非常辛苦,已經有醫院院內感染,一般民眾請配合不要外出,全國大家要一起努力。


增312本土雙北疫情未緩 陳時中:周末假日在家別出門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呼籲,希望周末民眾都能在家勿出門。(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非法營業故意不戴口罩陳時中怒斥嚴懲 強調中央與地方須一致


全國疫情警戒已在第3級,陳時中語帶憤怒說,有一些娛樂店家仍然在偷偷遮遮掩掩開店,內政部警政署將會非常嚴格稽查,現在密切接觸傳染性非常高,一旦發現違法嚴格查辦,並且也有發現部分民眾故意不戴口罩,經勸導反而產生抗拒,是非常過份行為,再接獲通報一定會給予最嚴厲處分。


陳時中同時對地方政府喊話,現在全國防疫標準、說法、腳步都要一致,如果縣市防疫作法不一致,民眾很容易混亂導致防疫困難,按照傳染病防治法,由疫情至揮中心指揮官指揮,地方負責辦理,如果發現執行面有困難,可以全國防疫會議提出來,作法一致民眾與企業才知道怎麼樣因應。


增312本土雙北疫情未緩 陳時中:周末假日在家別出門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陳時中強調,中央與地方防疫措施應該一致。(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


更多NOW健康報導
▸國內疫情嚴峻! 李秉穎:憂最壞狀況1個月恐破千病例
▸「疾管家」開啟實聯制功能 掃描QR Code足跡全都錄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蔡先生是房仲業者,天性樂觀開朗,適合業務、開發客戶,但他最怕2件事情,一是遇到凶宅或有阿飄的物件,另1個就是跟人握手。他從小就容易流汗,大熱天頭頂直冒汗,連掌心也溼溼的,跟人握手時,對方常是眉頭一皺,場面尷尬。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中醫內科主任蔡文興指出,...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嚴懲保障用藥安全!」近來爆發中藥摻硃砂含鉛中毒事件,受害者、涉案的中醫診所持續擴大。中華民國藥師公會全國聯合會呼籲政府,該事件絕非單單誤用,也不是冰山的一角,基於保護民眾用藥安全,應追查到底,嚴懲嚴辦,不容許民眾再度受害。民眾中藥用藥「知」的權益 嚴懲保障用藥安全藥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李依如報導】想處理甲狀腺腫大問題,卻不想在脖子上,留一道長疤,無痕手術成了許多患者的新選擇。一名年約60歲王小姐(化名)前往輔大醫院耳鼻喉科主任卓筱芸醫師門診,指名採用經口甲狀腺切除術,就是因為脖子腫大影響外觀,困擾她許多年,經由醫師手術過後,取出一顆約2.5公分良性腫瘤,隔天即可...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盈臻/台南報導】1名39年次的張先生,因為急性心臟衰竭住院,一開始因急性肺積水差一點呼吸衰竭而插管,後來經奇美醫學中心心臟衰竭團隊治療後,病情慢慢好轉;但是,失眠以及心理的負面情緒不斷影響著病人以及照護者。後來醫療團隊將病人加入個案管理與急性後期照護計畫,制定一系列個人化復健,也讓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