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壓力、孤單、睡眠不足恐致免疫下降 讓病毒找到破口

壓力 孤單 睡眠不足恐致免疫下降 讓病毒找到破口

【NOW健康 陳盈臻/台北報導】根據2020年3月刊登於《神經科學新聞》的研究指出,壓力、孤單和睡眠不足都會造成免疫力大幅下降,若此時正好暴露在有病毒的環境下,人們受感染的機率會提高。


該研究由萊斯大學學者所進行,研究者在工作場域中,透過多種方式來預測誰會得到感冒,以及罹患不同形式的呼吸道系統疾病,並從中了解哪些原因會讓容易生病者的抵抗力較弱。研究發現,壓力、孤單和受打斷的睡眠,這些問題都會導致免疫系統中促使發炎的細胞激素(proinflammatory cytokines)產生過度反應,造成上呼吸道感染症狀,這些影響也同樣適用於新冠狀病毒。


研究指出,持續數周的壓力、較少時間與他人相處而感到孤單以及睡眠不足,是削弱免疫系統的3大關鍵因素,先前的研究也指出,在同樣健康、非免疫力低下的一群人當中,如果較少與他人相處或是暴露於病毒中,將比起經常外出與人社交者,更容易生病且出現更嚴重的症狀。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主任賴德仁表示,從臨床中發現,長期處於壓力情境下容易產生焦慮、憂鬱症狀而間接影響睡眠,像是睡覺時仍想著還沒完成的事情使大腦無法休息、交感神經失調而過於興奮沒有睡意、飲用含咖啡因的飲品而無法好好入眠等情況,所造成情緒不佳、注意力不集中、胃食道逆流、高血壓等問題,長時間處於慢性壓力與間斷睡眠會導致免疫力下降,增加疾病感染風險。


賴德仁提醒,若因睡不著而使用錯誤的方式助眠,像是喝酒或抽菸,反倒更無法入眠,建議民眾設定「擔心時段」,超過時間就先將心中的不安暫放,不要晚睡或不睡覺,尤其12點到凌晨2點是睡眠的黃金時期。建議民眾面對壓力時可正向思考,如何從逆境中學習、獲得些什麼,有時選擇暫時離開、逃避壓力也是1種面對的方式;若是感到孤單者,可先找出原因,平時多參與社會服務,擴大社交圈,與他人維持良好的互動,陪伴自己度過喜怒哀樂,如果仍無法改善,最好主動向熟悉的人或專業人士求助。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明,防疫時期大部分民眾被迫改變過去的習慣,就很容易產生壓力,當有睡眠困擾時建議允許自己有1、2天睡不好的情況發生,別因一睡不著就很緊張煩惱,反而會加重失眠的狀況,可試著練習腹式呼吸放鬆身心,避免睡前喝牛奶,反倒需起身如廁而影響睡眠。如果還是很擔心、無法停止大腦思考,不妨打開手機的記事本或利用便條紙將想到的東西記下,甚至拿1本自己不愛看的書來讀,讓自己在眼睛疲勞下漸漸入眠。


雖然目前防疫已進入新生活運動的階段,民眾更應重視並養成舒壓的習慣,儘管防疫期間需維持社交距離,民眾仍可善用科技的便利,無論在吃飯、思念親友、有心事想訴說時,都可以透過視訊或電話與人保持連結,降低防疫期間的孤單感,這都有助於我們維持良好的免疫反應以對抗病菌。


更多NOW健康報導
外食、零食「鈉」麼多 掌握減鹽4技巧健康自然來
全瓷冠假牙為何受青睞? 這些原因讓它完勝其他材質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曾染冠狀病毒新冠防禦力增? 張上淳:實證研究不足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如果要化療,我就不要治療了!」67歲的乳癌病友A女士(化名)在十多年前曾罹患乳癌,當時她經歷化療艱辛,終於熬了過來,豈料前陣子她面臨乳癌復發的命運,且發現時癌細胞已轉移至骨頭,屬於晚期乳癌。心情跌落谷底的她,每想起當年化療情景便十分害怕,所以一踏進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現今台灣面臨少子化現象,根據內政部統計,2021年1月新生兒人數更慘跌至萬人以下,也是自統計以來,首度單月新生兒不達1萬人,台北中山醫院副院長暨生殖中心負責人李世明醫師表示,造成該現象的原因除了現代人普遍晚婚外,大環境的改變也是影響受孕的因素之一,然而臨床上卻有人想生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小嬰兒咳到臉發紫、全身抽筋甚至呼吸中止」,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醫師分享百日咳對於嬰幼兒的嚴重殺傷力不小於新冠肺炎,其症狀為陣發性強烈咳嗽,但對於一歲以下的嬰幼兒,狂咳容易引發腦出血、腦水腫等併發症,嚴重有抽搐、缺氧、呼吸中止,甚至死亡。­­百日咳易受忽視 ...

閱讀詳情 »

群體接種全球開打 台灣覆蓋率已達39.04%【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子恩報導】隨著新冠肺炎疫情持續延燒,COVID-19疫苗的群體接種已在全球展開。即便供貨量不如預期,我國仍全力衝刺疫苗施打,目前疫苗接種人口涵蓋率已達到 39.04%。疫情當下人人自危,民眾們無不殷切期盼早日完成疫苗施打,不過,疫苗的到...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