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解封仍防呼吸道疾病 嬰兒染此菌狂咳恐致命

解封仍防呼吸道疾病 嬰兒染此菌狂咳恐致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小嬰兒咳到臉發紫、全身抽筋甚至呼吸中止」,台大兒童醫院小兒部主治醫師李秉穎醫師分享百日咳對於嬰幼兒的嚴重殺傷力不小於新冠肺炎,其症狀為陣發性強烈咳嗽,但對於一歲以下的嬰幼兒,狂咳容易引發腦出血、腦水腫等併發症,嚴重有抽搐、缺氧、呼吸中止,甚至死亡。­­

百日咳易受忽視 確診數僅冰山一角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兒童感染科教授級主治醫師黃玉成醫師表示,百日咳是受到忽視的呼吸道傳染疾病,由百日咳桿菌所引起,台灣咳嗽1週以上的成年人,最多每5人中就有1位曾遭感染百日咳,成人、青少年感染後雖不易出現重症、死亡風險,但其傳染力高出新冠肺炎4-5倍,常被誤診為氣管炎、氣管過敏,目前確診數僅冰山一角,是隨時潛伏在家庭與社區的感染風險。

解封仍防呼吸道疾病 嬰兒染此菌狂咳恐致命

萬年傳染病難消滅且反覆流行 百日咳可1傳17

美國CDC數據顯示,2019年仍有高達1萬8千多位確診個案,雖百日咳疫苗已發展成熟,且多數發展中國家也都有新生兒預防接種政策,但至成年後疫苗保護效果逐漸衰減,百日咳桿菌因此有機可趁並反覆流行,故有定期追加接種補劑疫苗之必要性。

李秉穎醫師分享,曾有一名國小學童出現咳嗽症狀,進一步篩檢竟發現是百日咳,導致全班三分之一的同學因群聚而感染,並將病原進一步帶回家中傳染給新生手足,可見此疾病之猖狂且傳染力強,只是多數易受忽視沒被診斷出來。

解封仍防呼吸道疾病 嬰兒染此菌狂咳恐致命

家中有嬰幼兒、職業照護者 優先打疫苗以護幼苗!

黃玉成醫師表示,臨床上發現寶寶確診,會再要求家中成員進行普篩,根據統計,兩歲以下嬰幼兒染疫,病原超過八成都是來自於家人,包含父母、祖父母、手足。因此,美國CDC除了建議嬰幼兒接種疫苗外,更鼓勵12-18歲青少年與成年人注射百日咳疫苗後,往後每十年都要再追加接種一次。台灣疾病管制署也建議,其中高危險群如嬰兒照顧者(父母、祖父母)應優先接種1劑百日咳疫苗。對於生育年齡的女性,更建議每次懷孕(28-36週期間)都要注射,讓疫苗抗體透過胎盤傳給胎兒,小寶寶一出生,就先有保護力。

黃玉成醫師最後提醒,月子中心、托嬰中心、幼兒園、學校等照顧嬰幼兒的職場工作者,也要提高呼吸道相關症狀的警覺性,千萬不要輕忽百日咳的嚴重性,應積極建立群體免疫的防護網,肩負起保護嬰幼兒的責任。

【延伸閱讀】

類風濕性關節炎治療不卡關 生物相似藥降患者負擔

變種病毒來襲,疫苗擋得住嗎?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1062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任職於科技業的林先生和航空業的林太太於26歲結婚,前幾年因工作緣故及想過單純的夫妻生活,不急於生小孩。在30歲那年兩人開始備孕,經過一年多努力一直無法受孕成功,經西醫檢查太太無異常,而先生精蟲液化時間異常,兩人從網路搜尋發現,中醫可以治療精蟲液化時間過長問題,故專程南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名年約85歲簡姓阿嬤,多年來覺得肚子圓鼓鼓的,原本以為是老年發福未特別留意,但因近期經常感到腹脹,漸漸吃不下,甚至出現便秘、解尿困難,就醫檢查後發現卵巢有兩顆大水瘤緊緊相連,共約17公分,經手術切除腫瘤後,腹脹、排泄問題都獲得改善,肚子也消了一圈。卵巢水瘤多為良性 過...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炎炎暑假,孩子宅在家,容易從事長時間近距離的用眼行為,如 打線上遊戲、看影片、流連社群等。 臺灣防盲基金會呼籲,長時間近距離用眼易導致近視,家長與孩子都必須提高注意,不要讓快樂的暑假,成為近視溫床! 全球近視達25.8億人 台灣國三學童近視盛行率近9成近視是一種日益嚴重...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新北市石碇區一名70幾歲男性,看東西「霧濛濛」的一陣子了,但因地處偏鄉,缺乏眼科診所就醫,於是默默地忍受視力不便。在亞東醫院巡迴醫療到石碇時,眼科部主任王嘉康透過5G遠距會診方式,判讀病患眼底鏡的即時影像,在院內診斷並懷疑男子患有中度白內障與老年性黃斑部病變,經治療與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