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壯年男無心臟病史 竟兩次面臨死亡

壯年男無心臟病史 竟兩次面臨死亡

(健康醫療網/記者許碩穎報導)根據統計,目前全台灣約有50萬人有心律不整問題,而每年確診患有此疾病的人數高達萬人,甚至因此猝死。34歲的蘇經理外表跟正常人沒有不同,但工作壓力大,且血糖、血壓皆正常,無法想像他曾兩次從死神的手裡逃出。
蘇先生在30歲那年發現竟有心律不整問題,而第二次,約莫兩年前,蘇先生說,發病當時,眼前突然一黑,醒來時已在醫院。蘇太太說,蘇先生當時被送到醫院時已無心跳、血壓,是被電擊CPR才救回一命。
猝死無法預測 去顫器可保命
心律醫學會秘書長、北榮心臟科醫師張世霖表示,所謂猝死是指患者在發生急性徵狀後一小時內死亡,通常都無法預測,因此發生時已十分危急,而病例中所提到的蘇先生,因心房顫動險些猝死,當時裝置葉克膜來代替心肺功能,才度過危險期,但重要的是術後的追蹤治療。因蘇先生嚴重的心律不整,因此建議裝置「植入式去顫器」來監測心律不整,輔以心導管電燒手術,預防猝死再度危及生命。
心律醫學會理事長、北榮心臟科主任邱春旺解釋,所謂的植入式去顫器是利用血管延伸到心臟裡的導線來偵測患者的心跳,一旦發現有不規律地跳動,就會自動電擊患者,讓心臟重新開機,恢復心跳,以降低猝死風險。
冬季心病好發 高危險群小心
冬天是心血管疾病好發的季節,當氣溫驟降時就易發生血管阻塞或爆裂的危機,根據臨床統計,猝死約佔所有死亡的2成,而猝死的患者中,有75%是因心臟疾病所致,多為嚴重的心律不整,加上台灣人口逐漸老化,心律不整的比率就越來越高。
張世霖醫師強調,國人生活水準提高,養成愛吃肉不愛吃蔬果的習慣,許多年輕人有次發性的心律不整病因,如肥胖、高血壓、糖尿病等,導致心律不整的風險升高,建議平時可多運動、不熬夜、飲食少油少糖,若心臟不舒服時應立即就醫,必要時裝設植入式去顫器防止猝死發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4419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為響應一月十四日醫檢師節,臺中慈濟醫院檢驗醫學科推動捐血活動,包括醫檢師及看診鄉親紛紛到場挽袖捐血做公益,也讓醫檢師節更具不同意義;檢驗科技術主任簡如慧指出,去年底正逢流行性感冒盛行,導致血庫的各種血型都發生儲備不夠現象,因此透過此捐血活動,也成功募集50多袋血品,可望...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90歲阿嬤,長年有三高問題,近來頻頻出現喘、胸悶及血壓高等症狀,一個月內就送了三次急診,被醫師診斷為腎動脈嚴重狹窄,但阿嬤因考量年紀,不願接受侵入性的心導管治療,直到日前出現急性肺水腫積水緊急送醫,血壓再次飆破200,且一度喘不過氣,甚至意識模糊,才願意接受腎動脈血...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病人自主權利法」實施至今已一週年,柳營奇美醫院為讓民眾能更了解該法,保障其善終權益,舉辦病人自主權利法週年活動「自己生命自己作主」,由黃順賢院長率領醫療團隊進行快閃活動、大廳聚集唱歌,並於現場提供民眾虛擬實境體驗,及預立醫療諮商桌遊「玩轉人生」等相關活動,吸引近百位民...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年節假期前,免不了各式各樣餐敘,不論同事、朋友、家人,很多人都在餐桌上聊著1年來的辛勞與安慰,有時免不了喝點酒,讓氣氛更歡愉,「喝酒不開車」已是不可挑戰的鐵律,然而有些人餐敘完隔一天,感覺精神好了許多,想要開車上班,沒想到警察一攔仍然判定酒駕,原因就在於酒精緩慢了消化...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