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夏季頭重倦怠 中醫師教你對抗暑邪

夏季頭重倦怠 中醫師教你對抗暑邪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大暑」節氣即將到來,氣溫屢創高溫,在炎炎夏日中,最容易發生中暑或是熱感冒。中醫師提醒,容易中暑或是熱感冒的民眾,夏天可以多飲用「生脈飲」來益氣生津,斂陰止汗,此方是中醫提神解暑的妙方。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吳宛容指出,暑邪有三個特點,1. 暑性炎熱,故暑邪傷人可出現身熱、煩渴、汗多、小便短赤、脈洪數等火熱炎盛症狀。2. 暑性升散,易傷津耗氣,常見多汗、心煩、口渴、疲累、小便少等氣津兩傷的證候。3. 暑多挾濕,故於暑熱見證同時,可見四肢困倦、食欲不振、胸悶、泛噁、大便溏膩、舌苔厚等症。

夏季容易溼感冒  清暑祛溼多休息

中暑是指因高溫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從而引發神經器官受損。熱感冒則是夏季感冒,往往是從高溫悶熱的室外進入到冷氣房內或者暴食冷飲引起;就中醫的觀點認為,熱感冒因病機是否夾濕分為暑熱感冒和暑濕感冒兩類。

吳宛容中醫師表示,台灣夏天濕氣重,較容易造成暑濕感冒。暑濕感冒的症狀有輕微發熱、頭重倦怠、胸悶欲嘔、大便黏膩、咳嗽痰黏,鼻流濁涕等,若屬這類型的感冒,通常病程較長,大多需數日治療才能痊癒。常用清暑祛濕,健脾益胃方法治療。用藥方面可以選擇中藥方劑如新加香薷飲、藿香正氣散或清暑益氣湯等。治療上可以食藥結合;建議暑濕感冒的患者平時多吃一些祛暑利濕的食物,如銀耳蓮子湯、綠豆薏仁湯等,且飲食宜清淡,多休息。

中醫提神解暑秘方  飲用生脈飲

吳宛容醫師指出,生脈飲的成份很單純,就只有三味藥,人參、麥冬、五味子。人參可補元氣,麥冬滋陰潤燥,五味子收斂止汗且酸味可生津,三者搭配,為你保持元氣、生津止渴。

※中醫師教你煮生脈飲

藥材:西洋參3-5片、麥冬3錢,五味子1.5錢

水量:以熱水500~800c.c.沖泡後即可飲用。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71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失智症病程進入中後期時,最令照顧者困擾的就是精神行為異常,最常見的是妄想,占了40%,其次是幻覺、激動、焦慮、憂鬱、淡漠、甚至性騷擾行為等。醫師強調,失智症病人精神行為異常如果沒有受到妥善照護,常常讓照顧者挫折崩潰,甚至會使失智症病人因為併發症而加速死亡,不得不慎。精神...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有位體重破百的38歲郭先生,平時都把飲料當水喝,還特別偏愛奶茶、肥肉、油炸類食物,原本不在意外表改變,直到出現糖尿病、睡眠呼吸中止症,嚴重影響健康,最後到大林慈濟醫院做腹腔鏡縮胃手術,身體才慢慢好起來。目前體重89公斤的他,重拾健康與自信。 睡到一半無法呼吸 ...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一名85歲老伯伯,10多年前因腎腫瘤,切除左腎, 8年前因右腎功能開始異常,由腎臟病個案管理師收案穩定控制多年,直至今年4月腎功能急速惡化,恐面臨洗腎,老伯伯認為自己年事已高「活夠久了」,原想放棄治療進入安寧,經個管師評估病人癌症並未復發轉移,也沒有其他慢性病合併症,身...

閱讀詳情 »

自己的膝蓋自己救》全台最難掛號醫師呂紹睿:確實執行護膝三運動,可以有效的增進軟骨健康,預防膝關節「退化」 「退化性膝關節炎」,是一種好發於四、五十歲以上中老年人的關節疾病,症狀是膝蓋會感到深層的抽痛或割裂痛;在膝蓋彎曲、久坐後起身時、或突然變換姿勢時,偶而會聽到清脆的彈撥音或摩擦聲音;甚至會感到膝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