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夏季頭重倦怠 中醫師教你對抗暑邪

夏季頭重倦怠 中醫師教你對抗暑邪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大暑」節氣即將到來,氣溫屢創高溫,在炎炎夏日中,最容易發生中暑或是熱感冒。中醫師提醒,容易中暑或是熱感冒的民眾,夏天可以多飲用「生脈飲」來益氣生津,斂陰止汗,此方是中醫提神解暑的妙方。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中興院區中醫科醫師吳宛容指出,暑邪有三個特點,1. 暑性炎熱,故暑邪傷人可出現身熱、煩渴、汗多、小便短赤、脈洪數等火熱炎盛症狀。2. 暑性升散,易傷津耗氣,常見多汗、心煩、口渴、疲累、小便少等氣津兩傷的證候。3. 暑多挾濕,故於暑熱見證同時,可見四肢困倦、食欲不振、胸悶、泛噁、大便溏膩、舌苔厚等症。

夏季容易溼感冒  清暑祛溼多休息

中暑是指因高溫引起的人體體溫調節功能失調,體內熱量過度積蓄,從而引發神經器官受損。熱感冒則是夏季感冒,往往是從高溫悶熱的室外進入到冷氣房內或者暴食冷飲引起;就中醫的觀點認為,熱感冒因病機是否夾濕分為暑熱感冒和暑濕感冒兩類。

吳宛容中醫師表示,台灣夏天濕氣重,較容易造成暑濕感冒。暑濕感冒的症狀有輕微發熱、頭重倦怠、胸悶欲嘔、大便黏膩、咳嗽痰黏,鼻流濁涕等,若屬這類型的感冒,通常病程較長,大多需數日治療才能痊癒。常用清暑祛濕,健脾益胃方法治療。用藥方面可以選擇中藥方劑如新加香薷飲、藿香正氣散或清暑益氣湯等。治療上可以食藥結合;建議暑濕感冒的患者平時多吃一些祛暑利濕的食物,如銀耳蓮子湯、綠豆薏仁湯等,且飲食宜清淡,多休息。

中醫提神解暑秘方  飲用生脈飲

吳宛容醫師指出,生脈飲的成份很單純,就只有三味藥,人參、麥冬、五味子。人參可補元氣,麥冬滋陰潤燥,五味子收斂止汗且酸味可生津,三者搭配,為你保持元氣、生津止渴。

※中醫師教你煮生脈飲

藥材:西洋參3-5片、麥冬3錢,五味子1.5錢

水量:以熱水500~800c.c.沖泡後即可飲用。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3871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1名5歲男孩,某次感冒誘發氣喘後,遇上天氣不穩定時,不但症狀反覆發作,甚至平時也有乾咳等現象;中醫師陳宥任指出,氣喘主要是因肺、脾、腎三虛所導致的體質,尤其當氣候變動、吃到過敏食物等,都可能促使肺中痰濁導致氣喘發作。這名男孩經由中醫調理持續半年後,誘發氣喘的機率減少,且原本...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林怡亭報導)炎熱夏天免不了來一罐冰涼啤酒,但若正在服用藥物的民眾要注意,藥物和酒精恐會相互影響,危害健康;嘉義長庚紀念醫院藥劑科組長張展維指出,主要是因酒精會造成藥物的代謝速率,造成藥物作用,甚至是毒性的增加。酒精具有抑制中樞的效果,這時若服用抑制中樞作用的藥物,患者就會出現像恍神、嗜...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一名就讀高職的男學生,因為肛門長痔瘡到大林慈濟醫院求診,經由該院以手術治療後,才解除不適;醫師指出,時下年輕人罹患痔瘡的情形有增加現象,恐因長時間久坐不動,沈迷於線上遊戲和社交網路所導致。收治該名高職男生的大林慈濟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徐大聞表示,近年來,年輕人罹患痔瘡越來越...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關嘉慶報導)一名六十四歲男子,因為一直拉肚子及血便到醫院求診,經由檢查發現,他是罹患了腹主動脈瘤併發缺血性腸炎,才導致腹部不適;醫師提醒,腹主動脈瘤就像是肚子裡裝了一顆不定時炸彈,如果動脈瘤太大時就會破裂出血,嚴重還有致命的危險,不得不慎!這名男子肚子不舒服且出現血便情形,被家人送至童...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