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夏日溫度攀升至38度高溫 這2類人更應注意防曬

夏日溫度攀升至38度高溫 這2類人更應注意防曬

【NOW健康 王澍清/台北報導】根據中央氣象局天氣預報資料顯示,近期台灣夏季室外溫度動輒攝氏35度以上,甚至有時會出現攝氏38度的高溫,在如此高溫的艷陽照射下,使得熱傷害就診人數屢創新高,今年7月才約一半,衛福部統計至14日熱傷害至急診就醫人次已高達359人次,較去年同期183人次上升1.96倍,但這些患者並非都發生在太陽底下,在室內也會發生熱傷害,我們應該事先做好預防熱傷害的準備,才能安心度過漫長的夏天。


衛福部國健署分析至7月11日發現,男性熱傷害是女性2.65倍,並且往前分析4年5至10月,,男性也都高於女性3至4倍。醫師警告,男性戶外工作者可能比較多外,男性的防曬工作普遍不足,頂多戴帽子,但女性常撐傘遮陽,恐怕是男性熱傷害發生較高其中1項原因。


事實上,熱傷害的產生原因除了在大太陽下過度運動外,在室內也有可能會發生。造成室內熱傷害的最主要是因為空氣不流動,散熱速度下降,產熱速度大過於散熱速度,空間內的熱能無法排出,導致環境溫度不斷升高,若再加上人體溫度調節不佳,則容易產生熱傷害的症狀。特別是老人和兒童對溫度的調節能力相對比較差,當室內溫度持續上升,過度出汗而處於脫水的狀態,更會加重熱傷害的發生,所以家中若有老人或兒童,更要注意室內高溫所導致的熱傷害。國民健康署提出3點來預防熱傷害的發生:


1.多喝白開水:對抗熱傷害應定時喝水,不要等到口渴才喝水,最好是白開水最好,並避免喝含有酒精與大量糖分的飲料。


2.冷氣設定在26度至27度,不開冷氣時保持通風:經常進出冷氣房,導致身體瞬間溫差過大,容易出現打噴嚏、流鼻水等不舒服的症狀。建議冷氣設定在26度至27度,從戶外進到冷氣房內最好先穿薄外套,不開冷氣時也應保持室內通風,避免悶熱環境造成散熱速度下降


3.穿著寬鬆及透氣的衣服:寬鬆的衣服內可形成對流,將人體部分熱量帶走,尤其領、袖、褲腿等開口處,若敞開些更有助於散熱,穿起來會更涼快。


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提醒,隨時注意家中長輩及孩童的狀況,當發現身體疑似出現熱傷害徵兆時,如體溫升高、皮膚乾熱變紅、心跳加速,嚴重者會出現無法流汗、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甚至神智混亂、抽筋、昏迷等症狀,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更多NOW健康報導
▸這個年齡女性「凍」卵CP值高 為晚婚遲孕超前部署
▸沒明顯腐臭味還能吃? 夏日食物中毒往往因為太疏忽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密封或真空室溫能保鮮? 專家:未高溫殺菌都要放冰箱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44歲的陳先生,過去身體一向健朗,不抽菸也沒有心臟相關疾病或家族史。一天早上到公園騎腳踏車爬坡時,突然感到口乾舌燥、心悸、喘,並伴隨胸痛、胸悶、全身冒冷汗,隨後就暈倒,眼睛上吊、呼叫沒有反應,旁邊的路人主動幫陳先生施行心肺復甦術(CPR),隨後公園管理員攜帶管理中心之公...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在2021年底橫空出世的新變種病毒「Omicron」,亞洲國家中香港、日本已出現確診病例,不少人擔心台灣可能也出現確診病例。雖然近期的境外移入未出現Omicron,但不少醫師皆提出應緊縮防疫措施,甚至取消7+7春節專案,以防返國民眾造成防疫破口。對此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日宣布新增8例境外移入,本土死亡皆加0。大家看直播時,一定發現所有人的口罩都不一樣吧?指揮官陳時中表示,12月3日是「國際身心障礙者日」,戴上透明口罩方便聽障者看嘴型,透明口罩能減少聽語障礙者接受資訊的障礙,同時感謝兩年來手語老師的即席翻譯...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葉立斌/台北報導】「我要被除籍了?」是現在不少旅外國人心中念茲在茲的事。依據戶籍法,國人出境2年以上,應進行「戶籍遷出」。戶籍遷出後,可能影響到健保或國民年金等相關權益,很多人認為,自己是想回去卻回不去,能否放寬規定?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日請衛福部社保署與勞保局,以及財政部同仁...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