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中年男運動突發心肌梗塞 「AED」救一命

中年男運動突發心肌梗塞 「AED」救一命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44歲的陳先生,過去身體一向健朗,不抽菸也沒有心臟相關疾病或家族史。一天早上到公園騎腳踏車爬坡時,突然感到口乾舌燥、心悸、喘,並伴隨胸痛、胸悶、全身冒冷汗,隨後就暈倒,眼睛上吊、呼叫沒有反應,旁邊的路人主動幫陳先生施行心肺復甦術(CPR),隨後公園管理員攜帶管理中心之公共自動體外去顫器也是俗稱傻瓜電擊器(AED)過來幫忙,當場依據語音指令,幫陳先生電擊一次,陳先生便恢復自發性循環(ROSC),待消防隊救護技術員到達現場,協助將病人送醫做進一步的處理。

成年人猝死 高比例因心臟造成

臺灣每天約60人死於心臟病,心臟疾病已經蟬聯國內十大死因第二名超過十年以上。臺中榮總急診部林子傑主任說明,成年人猝死,有八、九成是因為心臟的原因所造成的。冠狀動脈提供心肌所需的血液跟氧氣,而冠狀動脈疾病最主要是因為不穩定、富含脂質的粥狀樣斑塊突然破裂,引發血小板聚集,產生纖維凝集塊,形成局部血栓並導致血管阻塞,一旦完全阻斷導致心肌壞死,就會產生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 及時搶救避免腦缺氧

林子傑主任解釋,心肌梗塞死亡的有一半以上在送達醫院前就死亡了,最主要的原因是當心肌在缺氧或壞死的時候,心臟電位容易變的不穩定,很容易誘發心律不整。其中心室纖維顫動是心因性猝死最常見的初始心律,心臟只是在顫抖,心室無整體收縮能力,無法造成有效的心臟輸出量,如不及時搶救,常造成患者腦部缺氧甚至死亡。

電擊去顫術 影響病人預後效果

電擊去顫術是唯一有效的治療方式。心室纖維顫動發生時,前1分鐘使用電擊器,超過九成的病人都可成功轉變到正常心律,每晚1分鐘使用,機會減少7-10%,也就是說5分鐘後再使用約僅有50%的機會。心室纖維顫動被成功轉變到正常心律,恢復到正常跳動,對於病人的預後是有很大的差別,所以說為什麼希望能在到院前就能提早使用。

【延伸閱讀】

青少年第二劑BNT打不打? 李秉穎:間隔12週降心肌炎風險

試管難避免早產? 「胎嬰健康風險檢核表」四階段自我評估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5206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 一位50多歲男性病人,發現口腔內牙齦黑黑的,且很多顆牙的牙齦都有,擔心不已,深怕是不好的東西,到牙科求診,經醫師檢查只是正常黑色素沉著,心裡才放下擔憂,道謝離開。 大多是正常生理現象 台大醫院新竹分院牙科部楊智仁醫師表示,口腔中的色素大部分是正常生理性的現象,小部分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近年來乳癌發生率已有逐漸年輕化趨勢,不過隨著技術進步,加上患者對外觀要求提高,目前已有內視鏡切除乳癌的技術,能幫助改善患者美觀問題;萬芳醫院一般外科主任張渭文指出,內視鏡乳癌手術已發展20年,比起傳統手術,傷口小且術後恢復快,提供患者新的選擇。 傳統手術傷口大 恐讓患...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玉櫻報導) 一位80歲的老奶奶,因長期骨質疏鬆,一日不小心跌倒,造成脊椎部位壓迫性骨折。過去傳統手術傷口大、流血多、復原時間長,對老年人身體是不小的負擔;後透過經皮椎體成型微創手術治療,傷口僅有針孔小,復原情況佳,解除老奶奶的病痛。 骨折好發於手腕、髖關節及脊椎 隨著高齡人口逐漸...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蘇湘雲報導)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祖父母節,晚輩若要祖父母、外公、外婆保持身體健康、身心愉快,不妨多鼓勵長輩玩Line、玩臉書、滑手機。 長輩使用新科技 有益整體健康 美國密西根州立大學一項最新研究顯示,長輩喜歡使用電子郵件,或喜歡透過臉書、即時通訊與其他通訊軟體與他人溝通、連結,較能...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