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夏日高溫胸悶、胸痛恐心臟病徵兆 出門在外記得多喝水

夏日高溫胸悶 胸痛恐心臟病徵兆 出門在外記得多喝水

【NOW健康 陳如頤/台北報導】每天看氣象報告,高溫持續籠罩全台,炎熱的夏季天氣型態,實在令人難熬!雖然多數民眾在家防疫,但仍有部分民眾需在外辛勞工作,除了要預防中暑外,有高血壓或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如果出現胸悶、胸痛、心悸、呼吸困難、噁心、冒冷汗、頭暈或暈厥等心臟病徵時,不要避諱就醫治療。


夏日須留「心」 保持涼爽、補充水分


心臟病是國人第2號殺手,平均每26分鐘就有1人死於心臟病,缺乏規律運動、不健康飲食所引起的三高(高血壓、高血糖及高血脂)、過重或肥胖、吸菸及過量飲酒等問題,都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子。雖然天氣冷對於心臟血管傷害較為明顯,但是高溫對人體的危害也不容小覷。


台灣老人急重症醫學會葉宏一理事長指出,因氣溫升高,體表血管擴張,心臟負荷增加,再加上夏天流汗,身體水分蒸發讓血液變得濃稠,容易出現冠狀動脈堵塞,嚴重時恐會導致心肌梗塞,而脫水現象也會讓心跳加速,容易引發心律不整或心臟衰竭。


英國心臟基金會呼籲長者、年幼小孩及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人應特別注意熱對身體造成的傷害,在中午11點至下午3點應避免到戶外活動,外出時盡量穿著輕便、通風、淺色衣物,穿戴帽子及太陽眼鏡並隨身攜帶水,疫情爆發期間保持涼爽和補充水分尤為重要,惟心血管疾病合併腎臟病病友,補充水分須與醫師討論評估。另進出冷氣房時,因冷熱溫差較大,亦會增加心臟血管負擔,也不能輕忽。


炎夏護心 照顧自己也保護家人


值得注意的是,更年期女性可能出現氣喘、背痛等非典型症狀,很有可能是心臟病急性發作,務必迅速離開高溫的環境、設法降低自身體溫(如鬆脫衣物、用水擦拭身體或搧風等)、提供加少許鹽的冷開水或稀釋的電解質飲料,做好個人防護並以最快的速度就醫。


炎炎夏日防疫期間該如何護心?國民健康署吳昭軍署長強調,預防心血管疾病之道,在於落實護心行動於日常生活中,保持涼爽、健康飲食,適量多次飲水、居家也要規律運動、向菸說不、控制三高(定期量血壓及血糖),遵照醫師處方服藥並定期回診追蹤,疫情期間可善用健保署因應疫情指定院所開設之「視訊診療門診」或就近於社區診所就醫。切勿自行依症狀調整藥量或停藥。自己對健康多一分留「心」,就是預防疾病、落實防疫措施最重要關鍵!


更多NOW健康報導
▸首例!跨國混打3劑不同疫苗 陳時中:對身體不是好事
▸符合3大條件就考慮降級! 近期疫情穩定可以提早宣布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台灣醫級邦——華人醫療保健自媒體平台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程加敏報導)接近年底,不少公司行號業務量加重且應酬頻繁,讓每天辛苦生活的上班族更加忙碌勞累,此時更應該注意補充體內的微量元素、礦物質。礦物質「鎂」能讓維生素、礦物質等微量元素交互作用,維持正常生理機能。而海洋深層水中含有深海礦物鎂及多種微量元素,忙碌的現代人透過海洋深層水,補充自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老一輩的人總認為「感冒不能吃甜」,認為甜食會生痰,會越咳越兇;不過,中醫師表示,「感冒不能吃甜」是不正確迷思,咳嗽的原因很多,感冒只是其中之一,而感冒的過程有不同階段,病症表現會有變化,中醫辨證論治有相對應的思維。因此「感冒不能吃甜」可能是過於附會簡化的推論。止咳糖漿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冬天好容易養肉,一不小心,腰間擠出的一小團肉和突然變厚的後背肉,讓塑身的成果功虧一簣。而由於冷凍減脂美國原廠推出尺寸更小的精雕手握把,可針對細微脂肪堆積部位進行全方位精準雕塑,更適合東方人窄小身形,使局部曲線更臻完美,已有不少民眾預約專業諮詢,搶先打造COOL線條。SH...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今年台南捐血中心為向民眾推廣捐血的好處及分離術捐血,特地在聖誕夜那天,舉辦了分離術血小板捐血示範活動,讓民眾更了解分離術捐血的原理及過程,呼籲民眾除了定期捐全血外,更能捐血小板,造福更多需要的人,也成為幫助病患最好的禮物。分離術捐血儀器示範 教導民眾正確衛教觀念台南捐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