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多久該量一次血壓? 40歲以上、停經婦女跟一般人頻率不一樣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定期量測血壓是預防心血管疾病上身的不二法門,尤其冬天低溫或溫度驟降,皆會造成血管收縮,使血壓上升,影響心血管疾病的發生率,但一般人常有疑惑,到底多久該量一次血壓才對?食藥署其實有標準答案,原來一般健康人建議1個月1次;如果是40歲以上、停經婦女,則要提升頻率到每周1次才夠。

食藥署今(11)日舉辦「冬天到,血壓控制藥注意」記者會,關心民眾應多注意溫度變化,做好保暖措施,尤其是銀髮族及有高血壓相關慢性病的病人都應該多注意自身血壓的控制。

食藥署簡任技正黃琴喨強調,與一般人不同,若有高血壓者或高風險族群,量測血壓的建議時間點,得遵循「722原則」即每周量7天、每天量2次、血壓量2次,才能隨時掌握血壓波動,調整用藥。

至於量測血壓時也有重點要注意!食藥署提醒,應保持心情放鬆,坐在有椅背的椅子上測量,測量時勿講話;前臂及手肘放到桌面上手心向上,綁帶則要綁在裸露的臂膀上與心臟約在同一水平。

食藥署強調,成年人正常血壓值的收縮壓應小於或等於120 mmHg(毫米汞柱),且舒張壓應小於或等於80 mmHg。

黃琴喨說,一旦收縮壓達130 mmHg 或舒張壓達85 mmHg,血壓即有偏高情形;當收縮壓達140 mmHg或舒張壓達90 mmHg以上就為高血壓。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腦中風、糖尿病、腎臟病等重大慢性病的共同危險因子,一經確診為高血壓應依醫囑吃藥控制,醫師會根據病人年齡、血糖、腎功能等因素,給予適合的藥。

近來天冷血壓易飆高,食藥署呼籲民眾做好血壓3C自我管理:記得定期量血壓(Check),自我監測、紀錄血壓變化情形,亦可幫助醫療人員瞭解血壓控制情形,作為治療依據;健康生活型態不可少(Change),落實良好生活型態,冬令進補同時,仍應注意低油、低糖、低鹽、高纖飲食,拒絕菸酒,適度運動,良好的體態有助血壓控制;按時吃藥要記牢(Control),高血壓病人應持續規律服藥,切勿擅自停藥或更改服藥劑量,讓病情得到妥善的控制。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有影】輝瑞、BNT新冠疫苗台灣有機會靠「它」買到! 莊人祥揭可能時間點

2印尼女移工「無症狀」確診! 來台13天後雙雙證實染病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現代人壓力大,生活上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與失敗在所難免,當你感到憂鬱時也不要忽視,因為自己可能正被憂鬱的藍色風暴籠罩著。 因此,認識憂鬱症是很重要的!到底哪些族群容易引發憂鬱症?看看以下數據幫助你更瞭解憂鬱症。 美國發佈了一些關於憂鬱症驚人的統計數字: - 每 10 個美國成年人當中,會有 1 人罹...

閱讀詳情 »

從嘴巴看健康:7個口腔徵兆反映身體狀況 若說眼睛是靈魂之窗,那口腔就是身體之窗,特別是牙齦,它能反映出一個人的健康情況,從是否有懷孕、是否有心臟方面的問題到壓力太大等,都能從口腔的變化看出來,以下列舉 7 項有關身體健康的口腔徵兆。 1. 妳懷孕了。有 5%的孕婦牙齦或牙齒間會出現紫紅色或暗紫色的腫...

閱讀詳情 »

國際伊波拉病毒相關訊息一個比一個嚇人,衛生單位提昇防疫層級,還有奈及利亞醫護人員集體受到感染,彷彿全世界都要染病。但是醫師表示目前無須緊張,會不會染病,民眾只要先自問旅遊史與接觸史,如果既沒有去過疫區也沒有接觸過來自疫區的人,其實並不用擔心有受到感染的危險,而且台灣曾受過 SARS 的洗禮,對於傳...

閱讀詳情 »

這一圈一圈彩色的是廁所裡刷衛浴設備的海綿嗎?大錯特錯了,那是正在生長中的人造大腦皮質。 科學家將如絲線形狀的蛋白質浸在膠原凝膠中,製成硬化、多孔的基質,並且讓神經細胞(右圖)在上面生長。因為他們還用食用色素染色,因此才會形成這樣一圈一圈的模樣。他們透過調整結構造成的變化,可以模擬實際上腦中皮質層的...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