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多次呼吸困難送急診 竟是嗜酸性白血球型氣喘

  58歲的王阿嬤樂觀開朗,喜歡跟著鄰居好友一起唱歌、運動,搭乘遊覽車進香參拜。不過,最近1、2年卻成了宅嬤,不想外出,因為好幾次嚴重氣喘發作,咳嗽、喘不過氣及呼吸困難,1年內因此掛了4次急診,甚至一度住進加護病房。

  加上最近天氣溫差變化大、空氣品質較差,王阿嬤至附近菜市場買菜時,光吸到汽機車排氣空汙就會覺得不舒服。為了降低發作機率,除了規律使用吸入性類固醇與高劑量口服類固醇,只能盡量減少外出,造成心情鬱鬱寡歡。

  年初至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做抽血檢測,發現血液中嗜酸性白血球數值偏高,使用生物製劑藥物治療,迄今3個月期間,氣喘症狀明顯好轉穩定,現已漸漸減少口服類固醇劑量,日前還參加家族環島5天4夜旅行,享受天倫之樂。

  林口長庚醫院胸腔副教授林鴻銓醫師表示,依據2018年研究資料顯示,在所有氣喘患者中,約有6.2%屬於嚴重嗜酸性白血球型氣喘,此症狀相較嚴重,目前台灣氣喘患者約200萬人,估計嚴重氣喘人數近12.4萬。

  臨床上嚴重嗜酸性白血球型氣喘,與體質、環境息息相關,例如受到天氣變化、交通廢氣汙染影響,發作頻率較高,常影響生活,且容易合併肥胖、鼻竇炎、胃食道逆流等疾病。

  在治療方面,嚴重氣喘類型可分為免疫球蛋白E過高、嗜酸性白血球數目增多等2大類,臨床治療方式採階梯式用藥,如果傳統吸入型類固醇與支氣管擴張器無法控制病情,就會加入口服型類固醇輔助。

  如果嚴重型氣喘症狀嚴重,符合給付標準,病患還可申請健保給付生物製劑,林鴻銓指出,希望健保逐步放寬給付條件,幫助更多嚴重氣喘患者減輕治療上的經濟壓力、提升生活品質。

  台灣氣喘諮詢協會理事長葉國偉醫師提醒,除了使用生物製劑來控制氣喘,規律使用吸入型藥物也非常重要,如果自行中斷用藥,將導致呼吸道症狀加劇,更會影響肺功能,一走就喘。

  葉國偉提醒,民眾如有咳嗽、喘鳴、胸悶等疑似氣喘症狀,切勿只使用健康食品,或嘗試偏方治療,應儘速就醫尋求專科醫師協助,讓症狀及早獲得良好控制。

相關推薦

記者黃信峯/綜合報導 「因生理期不規律,經期來之前焦燥易怒,來之後又要面臨劇烈經痛以及血崩般的大量血塊」近日一名邁入30歲輕熟女的OL抱怨後,驚覺不止她,包含二十出頭的同事,以及四十多歲面臨更年期的親戚,這些不同年齡層的女性都面臨類似的問題。而這些其實都算是很容易發生在你我之中的「女性病」!忙碌的現...

閱讀詳情 »

【記者羅蔚舟/新竹報導】 後疫情時代的數位轉型已成為產業競爭力重要指標,更透過智慧科技擴大多元應用進一步帶動產業數位轉型。經濟部技術處積極投入智慧科技與醫療照護的結合,打造智慧照護創新體驗,支持工研院研發照顧機構AI人工智慧感知照顧系統,攜手行天宮醫療志業醫療財團法人附設橫溪恩主公護理之家共同合作,...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指揮中心日前才公布國內出現首起本土Omicron死亡個案,為桃園金嗓歌友會相關接觸者的一名80多歲洗腎婦人,從確診到死亡僅16天。台大毒理學研究所教授、腎臟專科醫師姜至剛就向政府喊話,認為要更加強針對台灣洗腎病友的疫苗接種,因為台灣洗腎存活率佳,背後靠的是各醫療專科跟...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