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阿嬤單眼一片漆黑 罕見視神經鞘腦膜瘤險失明

  2年前,74歲的黃女士陪孫女一起玩,用手遮住自己的左眼時大驚失色,因為右眼一片漆黑,竟然什麼都看不見。經轉診至亞東紀念醫院眼科部後,黃子倫醫師推測阿嬤的視神經出了問題,透過磁振造影檢查,確診1顆腦膜瘤緊緊裹住黃女士右眼視神經位於眼窩的1段,導致其視神經功能受到影響。

  黃子倫指出,視神經鞘腦膜瘤是非常罕見且無聲的疾病,發生率在腦膜瘤中僅占1%至2%,多發生於中年婦女身上,雖無立即致命性,生長速度也緩慢,不過一旦發生,就如同眼睛通往腦部的傳導線開關被關掉,剩一片黑;嚴重時還會沿著視神經侵犯腦部或眼球突出,造成更嚴重的眼球運動不良症狀。此外,由於這類疾病與白內障的好發年紀重疊,所以不小心就會誤診。

  經評估病情後,醫師決定採分段式放射治療視神經鞘腦膜瘤,將黃女士轉由放射腫瘤科醫師謝忱希接手。謝忱希說明,傳統上的治療包括︰觀察、手術、放射線治療或結合手術與放射線治療等。手術適合有嚴重眼窩症狀與腦部侵犯病例,而隨著放射治療技術的進步,從傳統二維、三維放射治療、強度調控放射治療,至現今弧形強度調控放射治療與控影像導引放射治療,均提升了治療的精準度,同時增加了治癒率與降低副作用。

  目前視神經鞘腦膜瘤接受放射線治療的5年控制率約為90%至100%,而10年控制率為86%至100%。過去令人詬病的副作用,如視神經傷害、視網膜傷害、三叉神經傷害、顏面神經傷害、認知功能傷害等,在治療計畫順型度增加,散射的放射劑量明顯縮小下,副作用也明顯降低。

  黃女士在亞東醫院接受眼科和放射腫瘤科2個醫療團隊共同合作照顧下,成功「重見光明」,讓她再次看見心愛的孫子和家人,共同成就了人間最美的風景。

相關推薦

▲台北萊佳形象美學診所副院長鍾明勳點出,隨著年紀增加,臉部肌膚組織的膠原蛋白會明顯流失,不斷地鬆垮下垂。〔圖/台北萊佳形象美學診所提供〕 老化就得接受鬆弛?選擇正確拉提保持年輕隨著時光流逝,當外表開始老化,為了掩蓋歲月的痕跡,有些人會先從外在裝扮開始改變,或許配戴個可愛的蝴蝶結髮飾,增添年輕氣息。...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乳癌是台灣女性發生率第1位的癌症,發生高峰落在45到69歲之間,尤其乳癌病理報告複雜與困難度同樣高居婦女癌症之冠,常叫初診斷罹癌的病友光一開始跟醫療團隊溝通治療方案時就飽受挫折,癌症希望基金會今(26)日更宣布攜手乳癌學術研究基金會、台灣乳房醫學會,由專業的名醫群擔任...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邱璽臣/台北報導 消費者對營養補充品的安全性、透明度和可否全程追溯的要求日益提高。加拿大市調集團Logit Group 在全球8個市場進行的獨立研究調查顯示,在歷經COVID-19將近兩年的肆虐後,人們的健康意識及保健習慣發生了巨大的變化,而台灣人的保健意識和習慣優於其他國家。 根據...

閱讀詳情 »

編譯 梁少珊進入深秋時節,天色暗得很快,似乎提醒人們,冬天即將到來。天氣變冷,對血壓的影響不容忽視。研究顯示,當氣溫下降1度,血壓就可能上升0.5毫米汞柱以上。新聞網站《Sowetan LIVE》營養師撰文提醒高血壓病患,遵守「得舒飲食」原則(DASH),助於改善血壓居高不下的困擾。總原則來說,由...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