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大腦平滑無皺摺併發展遲緩癲癇 平腦症異常基因找到了

大腦平滑無皺摺併發展遲緩癲癇 平腦症異常基因找到了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小佑今年20歲,從小語言能力較差,到了1歲半,還只能講一兩個單字,幼兒階段出現過2次發燒合併抽筋癲癇發作,到了8歲確診為癲癇,但服用多種抗癲癇藥物,仍不時發作,到醫院接受進一步檢查,確診為平腦症。


國立陽明大學腦科所教授蔡金吾表示,大腦皺摺與感知、思想、情緒和行為等高層次心智、高階認知功能有關。目前研究發現,動物界中只有海豚的大腦皺摺比人類還要多。


蔡金吾表示,神經細胞在大腦發育階段,需要移動到大腦表面,這個過程需要很多基因調控,一旦基因出了問題,神經細胞就無法移動到對的地方,也就造成平腦症。


在高階影像儀器下,正常人大腦表面有許多皺褶,稱為腦迴,至於平腦症患者大腦表面則較平滑、無皺褶,顯示腦迴沒有發育或發育不好,通常合併有發展遲緩、頑固型癲癇等症狀,預估台灣約有300名患者。


為了確定小佑致病原因,高雄長庚醫院神經部癲癇科蔡孟翰主任研究團隊,與林口長庚醫院皮膚部鐘文宏主任合作,透過次世代定序技術,替小佑和家人做進一步研究,發現原來小佑是因為1個從未被發表過的新基因突變所導致的平腦合併癲癇症。


蔡孟翰說,這個新的平腦症致病基因CEP85L,是小佑本身自發性的突變,父母親都沒有帶這個基因突變,全世界也從來沒有發現過這個基因和人類的疾病有相關。


我國研究團隊與澳洲、美國、馬來西亞等跨國團隊合作,發現全世界其他12個同樣是CEP85L基因突變的病人。此外,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蔡金吾教授基礎研究團隊利用動物及細胞模式,確認此基因在老鼠身上的確會影響大腦發育,這也是第1個「中心體組成基因」被發現和平腦症相關。


蔡孟翰解釋,中心體主要是當細胞分裂時,負責將染色體分離成兩個細胞的重要結構,在胚胎神經細胞則和細胞移動有很重要的關係。中心體在細胞移動時,扮演著「前導車」角色,拖著後面的細胞核往前跑,一旦中心體出問題,細胞就停留在原地不動了,這項研究在人體上證實了中心體組成的基因,和平腦症的產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蔡孟翰說,這項研究成果有助於醫師確診此類疾病,未來可以成為產前篩檢的基因,減少疾病發生的機率,更希望可以因此研發出藥物或基因治療。


更多NOW健康報導
▸文旦高纖富含維他命C 每日吃8瓣忌與這些藥混合食用
▸健保資料庫分析處方箋 平均每600張出現1張用藥異常

就❤NOW健康:社群 │ 影音 │ 官網
編輯嚴選:新冠肺炎COVID-19 全民疫起加油!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潘以慈報導)骨折術後想加速癒合,甚至預防關節黏連後遺症,其實可透過中醫治療幫助復原;奇美醫學中心中醫部醫師任東輝指出,骨折術後因血離經脈,瘀積不散等因素,導致氣血不通,才會出現肢體腫脹等現象,這時就可透過活血祛瘀等中醫治療,幫助舒緩症狀。以傳統中醫而言,治療骨折又分為早、中、後三個時期...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根據國健署統計,大腸癌位居國人十大死因第3位,平均每天有38人罹患大腸癌、14人因而病逝。有鑑於近幾年大腸癌發生率快速攀升,國健署自今年6月1日起,將大腸癌篩檢年齡擴大,只要年齡介於50歲至74歲,就可享有每2年1次免費糞便潛血檢查,台北市民還可集點兌換悠遊卡加值金!台北市...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郭庚儒報導)一名50多歲的婦女,有慢性腎臟病、糖尿病史,沒有定期追蹤治療,某日因喘及食慾不振到醫院掛急診,抽血發現有嚴重酸血症、高血鉀及心律不整,最後因腎衰竭合併尿毒症一度病危,所幸及時洗腎後狀況穩定,撿回一命,但必須終生洗腎。成大斗六分院腎臟內科醫師黃子青指出,大多數的腎臟病患早期沒...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張郁梵報導)許多上了年紀的老人家,常因害怕運動傷害而不敢運動,間接影響身體健康。為此,台北市文山區健康服務中心突破身體限制,融合中國傳統哲學、傳統醫學、傳統氣功學、傳統武學所編創而成的健身課程「漢方有氧運動」和「身體卡農」,讓坐輪椅的民眾或行動不便的老人也能快樂運動。台北市文山區健康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