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大腸息肉不是全部都切? 醫:看這點決定

大腸息肉不是全部都切? 醫:看這點決定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越來越多民眾檢查發現有息肉,第一個念頭就是大腸息肉到底該不該切?醫師說,如果是腺狀息肉務必要切除,增生性息肉則沒有危險。

息肉很可能癌化! 增生性息肉能先放過

研究發現,大腸癌通常由息肉演變而成。馬偕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劉建國主任說,病理上主要將息肉分為幾種:腺狀息肉、絨毛腺狀息肉、絨毛息肉及增生性息肉。

多數50歲以上民眾都有增生性息肉,癌化風險非常低,甚至會自行脫落,所以多偏向不處理。當息肉長到一定程度大小時,表皮可能會脫落,造成微出血,這時候才能透過糞便潛血檢查出陽性反應。

是不是腫瘤 窄光鏡一照能知道

要更準確判定息肉是否為大腸癌,劉建國主任指出,「窄頻光波內視鏡」是目前新型用於大腸鏡的內視鏡檢查,使用窄頻光波照射,將腸壁內凹凸不平的情況,透過不同顏色呈現,讓醫師能鑑別癌化可能性及預測腫瘤侵犯程度。

發現惡性息肉? 現行治療這樣做 

若判定息肉為惡性,就需要切除。一般而言,做大腸鏡發現息肉,會一併處理。劉主任解釋,傳統方法會以環狀鐵線,套在息肉「脖子」(類似於蘑菇根部)上,束緊後以電燒去除。而另一種息肉,長在腸壁表面,沒有「脖子」,若是按傳統方式處理,容易造成腸子破損,所以會以EMR(內視鏡黏膜切除術)治療。


大腸息肉不是全部都切? 醫:看這點決定

劉主任進一步解釋,術中需要處局部施打藥物,讓息肉隆起,製造「脖子」,再套上環狀鐵線,電燒切除。若是息肉大於2公分以上,就得施做ESD(內視鏡黏膜剝離術)。手術需要仔細標記切除點,再逐點電燒,民眾可以想像,腸壁就像一般常見的豬腸一樣,非常薄,一不小心就可能造成腸子破損,因此手術難度相當高。

息肉切除仍要追蹤 有狀況內視鏡檢查最準確

提醒民眾,息肉切除後仍需定期追蹤,若是懷疑腸胃道有問題,做完糞便潛血檢查呈陰性仍不放心,建議可以胃鏡、大腸鏡、超音波等健康檢查,能得到最準確的篩檢結果。

【延伸閱讀】

春節除舊佈新不忘面子問題 醫美新春煥顏成保養趨勢

扁桃腺發炎別輕忽 醫舉這些情況要開刀 低溫電漿刀 恢復期快、少疼痛

瘋跑馬拉松 當心低血鈉症引致命危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44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一位48歲女性,近幾年常覺得心悸、臉部潮紅不適、燥熱及容易流汗,尤其晚上更加嚴重,越來越睡不著,且時常莫名憤怒、憂鬱、煩躁不安,看什麼事都不順眼,西醫診斷為更年期症候群,因不想服用賀爾蒙治療,於是前往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中醫科求診。治療三個月後心悸、潮熱、盜汗症...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藝人楊謹華因精湛演技,使其人氣攀升,但日前她卻在社群PO出一張腿部布滿密密麻麻疹子的照片,模樣十分嚇人,進而引起大批粉絲關心。而她在文中也自述自己第一次發生「尋麻疹」,且外加過敏疹,從頭癢到腳,讓她有種萬箭齊發的感覺;此外,也有熱心的網友分享自己得蕁麻疹的經驗,希望能讓...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吳珮均報導)中秋佳節除了大啖月餅外,街頭巷尾也會飄著烤肉香,但吃烤肉時,可得當心致癌物跟著吃下肚!根據104年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國人平均每13人就有1人,終其一生會罹患大腸癌,且每人一生中約有7.7%罹患大腸癌的機率;為了腸道的健康,國民健康署呼籲,少吃燒烤紅肉與加工肉、多用蔬菜佐...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最近有好幾起自殺案件傳出,令人不勝唏噓!而根據台灣自殺防治學會統計顯示,國內自殺率在近三年有微幅上升,女性高於男性,且以45到64歲中壯年族群死亡率上升最多,值得國人關注。自殺死亡女多於男 中壯年齡層居多台灣自殺防治學會李明濱理事長表示,近三年來,自殺死亡開始呈現微幅上...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