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大腸息肉不是全部都切? 醫:看這點決定

大腸息肉不是全部都切? 醫:看這點決定

【健康醫療網/記者田柏升報導】越來越多民眾檢查發現有息肉,第一個念頭就是大腸息肉到底該不該切?醫師說,如果是腺狀息肉務必要切除,增生性息肉則沒有危險。

息肉很可能癌化! 增生性息肉能先放過

研究發現,大腸癌通常由息肉演變而成。馬偕紀念醫院大腸直腸外科劉建國主任說,病理上主要將息肉分為幾種:腺狀息肉、絨毛腺狀息肉、絨毛息肉及增生性息肉。

多數50歲以上民眾都有增生性息肉,癌化風險非常低,甚至會自行脫落,所以多偏向不處理。當息肉長到一定程度大小時,表皮可能會脫落,造成微出血,這時候才能透過糞便潛血檢查出陽性反應。

是不是腫瘤 窄光鏡一照能知道

要更準確判定息肉是否為大腸癌,劉建國主任指出,「窄頻光波內視鏡」是目前新型用於大腸鏡的內視鏡檢查,使用窄頻光波照射,將腸壁內凹凸不平的情況,透過不同顏色呈現,讓醫師能鑑別癌化可能性及預測腫瘤侵犯程度。

發現惡性息肉? 現行治療這樣做 

若判定息肉為惡性,就需要切除。一般而言,做大腸鏡發現息肉,會一併處理。劉主任解釋,傳統方法會以環狀鐵線,套在息肉「脖子」(類似於蘑菇根部)上,束緊後以電燒去除。而另一種息肉,長在腸壁表面,沒有「脖子」,若是按傳統方式處理,容易造成腸子破損,所以會以EMR(內視鏡黏膜切除術)治療。


大腸息肉不是全部都切? 醫:看這點決定

劉主任進一步解釋,術中需要處局部施打藥物,讓息肉隆起,製造「脖子」,再套上環狀鐵線,電燒切除。若是息肉大於2公分以上,就得施做ESD(內視鏡黏膜剝離術)。手術需要仔細標記切除點,再逐點電燒,民眾可以想像,腸壁就像一般常見的豬腸一樣,非常薄,一不小心就可能造成腸子破損,因此手術難度相當高。

息肉切除仍要追蹤 有狀況內視鏡檢查最準確

提醒民眾,息肉切除後仍需定期追蹤,若是懷疑腸胃道有問題,做完糞便潛血檢查呈陰性仍不放心,建議可以胃鏡、大腸鏡、超音波等健康檢查,能得到最準確的篩檢結果。

【延伸閱讀】

春節除舊佈新不忘面子問題 醫美新春煥顏成保養趨勢

扁桃腺發炎別輕忽 醫舉這些情況要開刀 低溫電漿刀 恢復期快、少疼痛

瘋跑馬拉松 當心低血鈉症引致命危機!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4444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圖片來源 人類怎樣才能“長生不老”呢?釋、道、醫三家有個共同的秘決:“要叫人不死、腸中須無屎”。佛家除要求人們戒殺吃素外,還認為早飯是天食,中飯是人食,晚飯是鬼食。因此,為了身體健康,不妨礙修行,佛家還要求人們過午不食。道家也要求人們食素,同樣要求人...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 您能看到這篇文章是因為他人的無私分享,如果您覺得對您有所幫助,請分享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分享是一種美德,轉發是一種境界。晚上床頭櫃上放三種東西,必要時可救你的命。這三樣東西是:一杯水,一枚針,兩顆阿司匹林。能馬上要人命的病主要有兩種:一是心肌梗塞;二是腦中風。以上通通可以對付這兩種要人命...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toments下同) 眼睛突長針眼,原來是「這個東西」引發的炎症!若早上起來發現「針眼」第一件事千萬別.... 你有沒有過一覺醒來眼睛裏莫名其妙長出了個針眼的經歷?針眼是皮脂腺受細菌感染而引發的炎症。通常會出現局部紅腫,疼痛,但是一般一周左右會自動消失。閱讀本...

閱讀詳情 »

圖片來源 大蒜自古就是藥食兩用珍品,被稱作「健康保護神」。大蒜能刺激身體天然的防禦機制,不會像抗生素那樣壓制我們身體天然的免疫防禦力。大蒜不論在醫療或生活上都是不可缺少的。除了能提高免疫力,對於癌症、心臟病、腦淤血、抗菌等都有很好的功效。   大蒜營養價值高於人蔘 德國有個大蒜研究所,負...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