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大腸癌三度復發仍是一尾活龍 熟男只因配合醫師做到這件事

▲大腸癌術後2年內復發率最高,務必與醫師配合並定期追蹤。(照/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罹癌後真的不能忽略定期回診!台中40歲的蔡先生罹患大腸癌後,先後於6年前及4年前,又於大腸左右兩側陸續發現惡性腫瘤,一一透過剖腹手術方式切除,日前接受大腸鏡檢查時,又發現大腸內有一顆扁平瘜肉,切除後化驗亦是大腸癌,三度復發全都及時診治,讓他直呼定期回診才能盡早發現病灶。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江驊哲表示,蔡先生罹癌後幾次手術,在肚皮上早留有一道如中央山脈的疤痕,為了不增加腹部傷口,且有效的清除淋巴結,決定透過3D立體腹腔鏡手術清除病灶,術後也確診為大腸癌第三期,淋巴結已有轉移。

江驊哲說,不過,因為其過去已接受多次腹部手術,及曾經放過人工網膜,增加手術困難度,光是腸沾黏分離即進行了5小時,且因大量的大腸切除,導致大腸吸水的功能減少,糞便無法成形,容易排稀便。

雖然蔡先生罹患大腸癌後,即配合醫囑手術治療,但當免疫系統無法有效壓制游離癌細胞時,仍有可能復發。但江驊哲強調,所幸他多年來重視追蹤的重要性,才能在大腸鏡檢查發現病灶後,積極接受治療,目前恢復良好,又是一尾活龍。

江驊哲提醒,雖然原位癌和第一期大腸癌復發率低,但仍建議術後1年內做1次大腸鏡檢查;腸癌手術後仍然有復發的風險,且術後2年內復發率最高,為早期偵測復發,或發現第二原發部位的腫瘤,經治癒性治療之後,患者仍得務必與醫師配合並定期追蹤,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照片來源: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12歲陳小弟從小臉型圓圓的很可愛,但從小學開始有點小暴牙,父母擔心臉型發育會愈來愈「哈麥兩齒」,趕緊帶他求診於碧礽牙醫診所院長吳碧礽醫師。經隱形矯正治療兩年後,現今已是帥氣的小歐巴;吳碧礽醫師表示,正值發育期的學童可能因為顎骨發育不良或過度而影響咬合,透過新式的隱形矯正能在換牙期即早矯正,避免發展成...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近期前往中國大陸仍得小心被蚊子叮出病!疾管署今(12)日發布警訊,因為中國大陸當地的登革熱疫情上升且處於高峰,今年以來已經有13省、累計超過7800例的本土病例,是當地5年以來的新高,且疫情目前還沒有趨緩,值得注意的是,連過去少見登...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台灣一口爛牙的孩子比率不低,根據衛福部過去調查,6歲的孩童蛀牙率已經來到近8成,為了預防學童蛀牙,衛福部已經決定開放「氟鹽」進入校園營養午餐,時間點可能落在明年,食藥署今(12)日則先一步預告修正「包裝食用鹽品之氟標示規定」草案,要...

閱讀詳情 »

▲預防子癲前症,應於懷孕初期接受篩檢。(照/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孕媽咪發喘要當心!台中一名36歲的孕婦,身形較為福態,懷孕34周時突然出現血壓高、呼吸喘和水腫等情形,緊急送急診,診斷為「子癲前症」,狀況一度危急,所幸經藥物降血壓、施打胎兒肺泡成熟劑以及靜脈注射硫酸鎂控制痙...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