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大腸癌三度復發仍是一尾活龍 熟男只因配合醫師做到這件事

▲大腸癌術後2年內復發率最高,務必與醫師配合並定期追蹤。(照/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罹癌後真的不能忽略定期回診!台中40歲的蔡先生罹患大腸癌後,先後於6年前及4年前,又於大腸左右兩側陸續發現惡性腫瘤,一一透過剖腹手術方式切除,日前接受大腸鏡檢查時,又發現大腸內有一顆扁平瘜肉,切除後化驗亦是大腸癌,三度復發全都及時診治,讓他直呼定期回診才能盡早發現病灶。

亞洲大學附屬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江驊哲表示,蔡先生罹癌後幾次手術,在肚皮上早留有一道如中央山脈的疤痕,為了不增加腹部傷口,且有效的清除淋巴結,決定透過3D立體腹腔鏡手術清除病灶,術後也確診為大腸癌第三期,淋巴結已有轉移。

江驊哲說,不過,因為其過去已接受多次腹部手術,及曾經放過人工網膜,增加手術困難度,光是腸沾黏分離即進行了5小時,且因大量的大腸切除,導致大腸吸水的功能減少,糞便無法成形,容易排稀便。

雖然蔡先生罹患大腸癌後,即配合醫囑手術治療,但當免疫系統無法有效壓制游離癌細胞時,仍有可能復發。但江驊哲強調,所幸他多年來重視追蹤的重要性,才能在大腸鏡檢查發現病灶後,積極接受治療,目前恢復良好,又是一尾活龍。

江驊哲提醒,雖然原位癌和第一期大腸癌復發率低,但仍建議術後1年內做1次大腸鏡檢查;腸癌手術後仍然有復發的風險,且術後2年內復發率最高,為早期偵測復發,或發現第二原發部位的腫瘤,經治癒性治療之後,患者仍得務必與醫師配合並定期追蹤,才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

照片來源:亞大醫院提供

【匯流筆陣】
CNEWS歡迎各界投書,來稿請寄至[email protected],並請附上真實姓名、聯絡方式與職業身份簡介。
CNEWS匯流新聞網:https://cnews.com.tw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李盛雯/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疫情波及,受到疫區入境與強制隔離14天的限制,過去不少專程從中國、香港、日本飛來台灣看病治療的國際醫療旅遊客,一時紛紛取消預約,不過國內卻有牙科診所依舊一號難求,患者不減反增,牙醫師觀察,原來是多了很多被疫情所困、無法回去開工的台商,乾脆趁著空檔整理一口...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防疫緊要關頭,卻有媒體報導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傳出護理人員蘊釀集體離職,對此,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今(4)日公布近3年的1到3月離職護理人員人數,強調今年僅比去年同期增加9人,屬於年後轉職潮的正常現象,外界報導所稱並非屬實。陳時中也在中央喊...

閱讀詳情 »

▲(示意照/翻攝自Pixabay)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泰國傳出將11個地區列為「危險傳染病疫區」,從這些地區入境泰國的民眾,須強制隔離14天,台灣一度也在名單之內,不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4)日澄清,泰國官方已經修正,台灣人赴泰國並沒有相關限制。 根據外媒報導,泰國公共衛生部部長...

閱讀詳情 »

▲(CNEWS資料照/記者陳鈞凱攝)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新冠肺炎爆發社區感染、院內感染威脅大,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長陳時中今(4)日面對媒體,直接說了大白話,表示從國際發展現況來看,「不會天真到以為台灣就會這樣子避過」,強調會當成更嚴峻的情況來從事相關的整備,這是必須要有...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