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大腸癌標靶治療問基因 腫瘤縮小存活增

大腸癌標靶治療問基因 腫瘤縮小存活增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癌症治療效果因人而異,臨床上患者對於藥物的反應程度,必須考慮癌細胞基因的影響。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王照元副院長說,過去醫療團隊不考慮基因差異,只憑經驗給藥,效果不好就換藥;現在治療大腸癌多採個人化醫療,透過基因檢測,找到適合不同患者的藥物,確保患者能獲得較好的治療效果。

王照元副院長表示,大腸癌早期症狀不明顯,台灣將近有1/5的患者到了第四期才發現罹患大腸癌,曾收治一名50歲婦人,認為自己沒有生病不需要定期做檢查,發生症狀時也沒有及時治療,導致就醫時已是第四期。

由於該婦人的肝臟轉移面積很大,長了7顆惡性腫瘤,且腫瘤過大無法切除,王照元副院長先透過多點基因檢測,判定該婦人基因沒有突變,再選用適合的標靶藥物合併化療,治療的反應很好,腫瘤也從7顆減至3顆,病灶變小切除後,存活率也因此提升。

王照元副院長指出,相對於傳統的化學治療,標靶治療不是將所有正常細胞及腫瘤細胞毒殺,而是針對腫瘤細胞做抑制。晚期大腸癌根據基因是否突變而使用不同的標靶,將會影響患者的存活率。2014年歐洲臨床腫瘤醫學會最新發表的研究結果顯示,轉移性大腸癌患者依據多點基因檢測的結果,選擇適當的第一線標靶藥物,可以明顯延長病人整體存活時間達八個多月。

民眾若有腹瀉及便秘交替發生、大便帶血或解不乾淨、或有腹脹、腹痛等,都應提高警覺!王照元副院長提醒,政府提供年滿50至74歲的民眾每兩年一次免費糞潛血檢查的篩檢服務。要避免發現癌症時為時已晚,就不要害怕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並有好的飲食習慣才是良方。若不幸罹患轉移性大腸癌,仍可透過多點基因檢測,選擇適當的治療策略,並配合個人化的第一線標靶用藥,不只提升患者存活時間,更可以有良好的生活品質。

健康醫療網http://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20148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一名70歲老翁,有超長的50年菸齡,久咳不癒後至安南醫院就診,發現罹患罕見「肺內異位性甲狀腺」,也就是原本該出現在頸部的甲狀腺組織,竟然跑到肺部裡,安南呼吸照護病房主任暨胸腔科醫師劉建興說,肺內異位性甲狀腺病人經過一段時間,可能會產生惡性變化,必須長期密切追蹤。醫療文獻...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一名失智10多年、臥床3年的85歲安養院女住民,胡言亂語彷彿有幻覺,也喪失語言邏輯及定向感,除了對生理需求會回答否,依靠鼻胃管進食並留置尿管已長達1年多,更長期服用安眠藥、抗憂鬱及抗巴金森藥物。4個月前發燒、氣喘、失去意識送急診,診斷為尿路性敗血症及低血鈉症。使用抗生素治療...

閱讀詳情 »

冬天氣候乾燥、溫度濕度變化大,皮膚容易拉警報,尤其是常見蕁麻疹、濕疹2大殺手反覆發作,令人非常困擾。港星鄭秀文便曾經長年飽受濕疹所苦;還有港星楊瑾華也曾經自爆身受蕁麻疹所害。皮膚科醫師表示,遠離蕁麻疹、濕疹並非難事,只要避開危險因子地雷,以及做到保養守則自救,就有助於KO這2大麻煩的皮膚疾病!(影音...

閱讀詳情 »

走路膝蓋有卡卡聲,是不是關節退化了?老了關節就一定會卡卡、疼痛?肥胖會導致與膝關節退化嗎?關節炎一定要開刀嗎?這一些都是骨科門診常見的問題。根據統計,台灣有7成民眾有關節疼痛問題,每年有超過2萬人進行人工膝關節手術。來自德國醫學專家將分享有效放鬆膝關節,免除開刀裝人工關節的妙方,尤其透過補充增生軟骨...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