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大腸癌罹癌率第一  內視鏡中心助抗癌

大腸癌罹癌率第一 內視鏡中心助抗癌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大腸癌全國癌症發生數居首位,醫院成立「內視鏡診斷暨治療中心」!童綜合醫院整合內視鏡檢查及治療,包含支氣管鏡室與食道特殊動能檢查室,完善消化道鏡檢。童綜合醫院大腸直腸外科主任張瀛澤呼籲,儘早發現大腸癌,5年存活率高於90%。

內視鏡成治療工具 醫院升級助抗癌

內視鏡已成為常用檢查、診斷的工具,甚至取代外科手術作為治療方式。童綜合醫院「內視鏡診斷暨治療中心」為中部最大,共11間檢查室,並引進開刀房等級「模組化氣電懸臂系統」,讓儀器設備與螢幕主機皆懸吊設計,配合醫師需求彈性移動,也避免電線落地,預防踩踏與壓線造成走火。

另外,為避免感染,動線分為內外部兩走道,將乾淨與污染走動路線分開;還有管鏡清洗一條龍設置,從前置清洗到進入消毒機,然後經由打包區到最後管鏡櫃歸管,一次性全部完成。

童綜合內視鏡診斷暨治療中心主任黃彼得表示,醫院將相關醫療資源整合於內視鏡中心,跨團隊合作提供便捷醫療,節省民眾在各診間與檢查室奔波時間,加上空間設計寬敞又人性化,讓民眾可以安心接受檢查與治療。

大腸癌人數第一 5年存活率逾9

張瀛澤指出,國健署資料顯示,大腸癌為全國癌症發生數第1位,一年超過1萬5千人確診大腸癌,並有超過5千人因此死亡。醫療不斷進步,目前大腸內視鏡檢查或治療,可適時利用舒眠無痛內視鏡檢查,在舒適狀態下及早找出病因,若能早期發現並早期治療,5年存活率高於90%。

如何預防並早期發現大腸癌?國健署建議,多吃蔬菜水果,少吃肉類及高油脂食物;養成每天運動習慣;最後,因大腸癌多發生在50歲以後,所以50歲以上民眾應每1-2年接受糞便潛血檢查,但有個人或家族瘜肉症或大腸癌病史,應做全大腸鏡檢,檢查年齡則還要提早。

 

【延伸閱讀】PM2.5無孔不入 對抗自由基「這個」很重要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1150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更多健康資訊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編輯部整理】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3)日公布國內新增24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3例本土及1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2例死亡。今增23例本土病例 持續進行疫情調查指揮中心表示,今日新增之23例本土病例(其中11例為居家隔離期間或期滿檢驗陽性者),為19例男性、4例...

閱讀詳情 »

【NOW健康 陳敬哲/台北報導】今(23)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7月27日確定降級,戴口罩、實聯制、社交距離仍然維持外,餐飲內用、文藝表演、結婚宴客、暑期上課補習班等,都有條件開放,基本上室內50人、室外100人為限,然而八大行業、KTV、社區大學、游泳池等仍然禁止,指揮官陳時中強調,期限至8月9...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 COVID-19疫情提升到三級警戒已經一個多月,陸續有出現焦慮與憂鬱的民眾到醫院求診。大林慈濟醫院中醫部建議,民眾收斂心智、正向思考,藉由個人興趣、運動來紓解心中鬱悶。防疫不外出 在家增免疫為了防疫多數人都盡量待在家中不敢趴趴走,但悶得太久難免鬱悶。中醫部葉家舟主任表...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黃心瑩報導】自台灣疫情爆發以來兩個月,有許多長輩不敢出門,原本固定的戶外運動也都取消,造成運動量不足。家庭醫學科醫師李文祺表示,長輩在家時間大增,活動量減少非常多,有可能造成肌力退化,若家中環境不良,還可能增加跌倒機率。若能在家中可以進行居家運動,不僅可以打發時間,也能強化肌力,降...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