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天冷「熱熱的喝」最好? 錯!WHO警告飲料超過「這溫度」恐害食道癌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天冷了,不少人都喜歡來杯「熱熱的」飲料暖身,但溫度可得斤斤計較,否則一不小心恐怕招惹癌症上身!國健署今(16)日便提醒,熱飲其實是「危險物」,因為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超過攝氏65度的熱飲定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當覺得食物燙口時,就有可能達到傷害食道的溫度,請民眾務必注意入口食物的溫度,減少直接對食道黏膜的傷害。

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和衛福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在台灣,2018年有2778人罹患食道癌、2020年則有1954人死於食道癌。其中罹癌者9成以上為男性,好發於50到70歲,居男性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第6位、癌症死因排名第5位。

警訊是,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食道癌患者初期大多無明顯症狀,因此,平時更需留意自身的不適症狀,如果出現有長期吞嚥困難或吞嚥時有異物感,切勿輕忽!應提高警覺,一定要及時就醫檢查,才能把握治療黃金期。

遠離致癌因子、規律運動及落實健康生活則是必要的防癌步驟,國健署點名,已知食道癌致癌因子,包括:抽菸、飲酒、嚼檳榔、含亞硝胺食物(如醃漬、煙燻食物)、過熱的飲食溫度、食道曾受腐蝕傷害、吞嚥功能疾病、胃食道逆流、肥胖及口腔衛生不良等。

林莉茹強調,尤其抽菸、飲酒及嚼檳榔更是多種癌症的共通危險因子,除應儘速戒除,更要提醒有接觸菸、檳、酒習慣的親友,定期做健康檢查。

國健署提醒,隨著網路資訊的發達,有些民眾害怕看醫生,會先上網查詢自身症狀是什麼疾病的相關資料,並以Google搜尋的結果當做醫生診斷,安慰自己沒有大礙,反而忽視身體發出的警訊,其實只要有長期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等不適症狀,建議應及早就醫,由專業醫師檢查及治療。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別往眼睛點!11萬支「宜可利眼用乳劑」爆藏結晶恐刮眼 全台回收

年奪5000條台灣人命! 這病上身「隨時像在吸汽車廢氣」喘不過氣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天氣冷颼颼,為了保暖,不少民眾在家會穿上厚厚的棉襪,但專家提醒,年長者必須要小心!尤其是本身有糖尿病的年長者,如果因為保暖卻未每日檢視雙腳,容易因為「沒感覺」,忽略因糖尿病引起的足部病變,形成糖尿病足部潰瘍傷口。 根據國內統計數字,在台灣,45歲以上罹患糖尿病人口的盛...

閱讀詳情 »

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最新統計,全球感染武漢肺炎人數突破1億零5百萬,其中超過230萬人病故,在疫情最嚴峻的美國,有2689多萬人確診,超過46萬人不治,雖然近來每日新增確診病例減少,但衛生官員擔心,星期天舉行的美式足球「超級盃」賽事,可能讓疫情反彈,呼籲民眾盡量線上與朋友觀看,不要聚集酒吧群聚,...

閱讀詳情 »

【記者羅林/綜合報導】 全國關心飲食教育的朋友看過來!從全台211件作品中脫穎而出的「2020 SUPER食育教師大賽」獲獎教案上線了,只要現在登入由灃食公益飲食文化教育基金會為食育知識所打造的「營養5餐資源網」(https://www.dietpedia.fullfoods.org/),就可一次飽...

閱讀詳情 »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肺癌已經連續10年高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第一位,但高齡者罹患肺癌也別輕易放棄治療!奇美醫學中心一份最新院內統計結果就發現,年齡大於80歲的肺腺癌病人只要接受治療,約一半可存活超過13個月;對比未接受治療組,卻只有一半的病人能存活超過2個月。 國健署最新公布2019年有9...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