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常識★天冷「熱熱的喝」最好? 錯!WHO警告飲料超過「這溫度」恐害食道癌

匯流新聞網記者陳鈞凱/台北報導

天冷了,不少人都喜歡來杯「熱熱的」飲料暖身,但溫度可得斤斤計較,否則一不小心恐怕招惹癌症上身!國健署今(16)日便提醒,熱飲其實是「危險物」,因為世界衛生組織(WHO)已將超過攝氏65度的熱飲定為食道癌可能的致癌因子,當覺得食物燙口時,就有可能達到傷害食道的溫度,請民眾務必注意入口食物的溫度,減少直接對食道黏膜的傷害。

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和衛福部死因統計資料顯示,在台灣,2018年有2778人罹患食道癌、2020年則有1954人死於食道癌。其中罹癌者9成以上為男性,好發於50到70歲,居男性癌症標準化發生率第6位、癌症死因排名第5位。

警訊是,癌症防治組組長林莉茹表示,食道癌患者初期大多無明顯症狀,因此,平時更需留意自身的不適症狀,如果出現有長期吞嚥困難或吞嚥時有異物感,切勿輕忽!應提高警覺,一定要及時就醫檢查,才能把握治療黃金期。

遠離致癌因子、規律運動及落實健康生活則是必要的防癌步驟,國健署點名,已知食道癌致癌因子,包括:抽菸、飲酒、嚼檳榔、含亞硝胺食物(如醃漬、煙燻食物)、過熱的飲食溫度、食道曾受腐蝕傷害、吞嚥功能疾病、胃食道逆流、肥胖及口腔衛生不良等。

林莉茹強調,尤其抽菸、飲酒及嚼檳榔更是多種癌症的共通危險因子,除應儘速戒除,更要提醒有接觸菸、檳、酒習慣的親友,定期做健康檢查。

國健署提醒,隨著網路資訊的發達,有些民眾害怕看醫生,會先上網查詢自身症狀是什麼疾病的相關資料,並以Google搜尋的結果當做醫生診斷,安慰自己沒有大礙,反而忽視身體發出的警訊,其實只要有長期吞嚥困難、吞嚥時有異物感等不適症狀,建議應及早就醫,由專業醫師檢查及治療。

照片來源:示意照/翻攝自Pexels

更多匯流新聞網報導:

別往眼睛點!11萬支「宜可利眼用乳劑」爆藏結晶恐刮眼 全台回收

年奪5000條台灣人命! 這病上身「隨時像在吸汽車廢氣」喘不過氣

【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相關推薦

現代人工作忙碌,飲食不正常,甚至常常加班到深夜,導致作息亂,不知不覺臉上皮膚開始冒起小疹子,進而皮膚過敏蠟黃或膚色不均;你可能不知道,內分泌失調及黑色素沉澱已經找上你了!   膚色不均勻加上黑色素沉澱,容易使人看起來顯得無神、老態,許多人不知道平時作息不正常以及過度日曬,其實早已引發出肝斑...

閱讀詳情 »

MC結束了,終於可以鬆一口氣。但為了減緩下一次不舒服的程度,最好乖乖調養自己身體。原來,症狀不同,調養方式不一樣,中醫師吳明珠的建議,一定要看!中醫師吳明珠指出,依據中醫理論,除了先天疾患外,正常個體若氣血充足,運行通暢,陰陽平衡,月經應如期而至;倘若飲食不當,勞動起居失節或感風、寒、暑、濕、燥、熱...

閱讀詳情 »

12歲的張小弟五年前開始有貧血的情況,容易頭暈、個子比一般同齡孩童瘦小,還曾經排便出血,父母陪同到幾家醫院作血液檢驗、痔瘡檢查,卻始終找不到病因。日前到台北慈濟醫院求診,經大腸鏡檢查發現張小弟罹患的是「幼年型瘜肉」(Juvenile polyp),大腸內有一個直徑三公分的瘜肉,經內視鏡手術切除後已康...

閱讀詳情 »

經痛真是磨人,但每個月都得忍受一次。想從根本調養起,不想靠止痛藥,吃什麼可以舒服些?喝點薑湯可加速排瘀;吃高纖全穀類可促進動情激素排出,鎮靜神經…,看看中醫師吳明珠還給了哪些實用建議。中醫師吳明珠表示,經行時,飲食方面可提高總熱量,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午餐及晚餐多吃肉類、蛋、豆腐、黃豆等高蛋白食物,補...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