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天冷氣候劇變 四肢也可能會中風 !

天冷氣候劇變 四肢也可能會中風 !

79歲李奶奶參加禱告禮拜後左手臂突然感到劇烈疼痛,不僅狂冒冷汗,左手也開始發紫、發麻甚至無力,家人緊急將李奶奶送醫急診,並確診為急性手中風,所幸經由醫院心導管團隊緊急手術,李奶奶恢復良好且順利出院。門諾醫院心臟內科醫師陳翰興表示,如果肢體出現疼痛、冰冷、發白發紫、脈搏消失、感覺異常、麻痺無力等症狀,可能是急性動脈阻塞缺血,應及早就醫以降低壞死截肢的風險。

除了腦中風 四肢也可能會中風!

門諾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陳翰興表示,急性動脈阻塞,造成血流無法供應組織,除了常見的腦部血管病變,其實四肢動脈也同樣會發生,且絕大部分是由於血栓栓塞導致,而這些血塊大多是在心臟內形成後流出心臟導致,而李奶奶的情形則是阻塞在左鎖骨下動脈-腋動脈,也是少見的急性上肢動脈阻塞。

醫師進一步表示,一般肢體缺血後,約30分鐘內出現神經缺血症狀,先是感覺減退和感覺異常,之後便開始劇烈疼痛。如果在6小時內進行導管手術重建血流,缺血肢體便可完全恢復正常,因此呼籲民眾,若發生急性動脈缺血症狀,應盡早就醫接受導管治療,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而增加壞死截肢的風險。

入冬天氣變化大 注意腦中風

門諾醫院急診室主任鄧學儒表示,透過李奶奶與家屬的描述,當下判定為典型的血管栓塞導致,因此運用超音波診斷檢測血流,再配合電腦斷層找出血管的阻塞位置,並經由院內心導管團隊的緊急手術,才能在最短時間內打通血管阻塞位置,讓血流完全回復,不僅疼痛消失,左手也恢復脈搏,且回溫有血色。

鄧學儒呼籲,時序入冬,天氣變化大,除了是腦中風的好發季節,也容易因為氣溫的驟降增加急性中風的可能,三高及年長者應多加注意。

高危險族群 養成量脈搏習慣

陳翰興強調,年紀大、心律不整(特別是心房顫動)、三高、抽菸等患者是急性動脈阻塞的高危險群,其中心律不整的患者更要特別注意,因為心房的收縮功能異常,造成心房內的血流緩慢,容易凝成血塊,增加血管內栓塞的機會。建議民眾可以透過運動手環的監測、量脈搏的習慣或是醫師的檢測評估,確認自己是否有心律不整的情形,早期治療以確保自身健康。

【延伸閱讀】

 肺阻塞一分鐘登階自我檢測肺功能 你是肺阻塞高危險族群嗎?

 打破類固醇迷思 長效類固醇助黃斑部不漏水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48116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 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healthnews.com.tw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日前國道發生貨櫃車翻覆,將併行的轎車壓成廢鐵,但轎車後座的孩童卻在兒童安全座椅保護下順利逃過一劫;有鑑於此,全球最大的嬰兒車製造業者,於醫療院所推動兒童安全座椅免費借用服務,包含北北基、苗栗市及新竹縣市等6縣市,共17家醫療院所,都可免費借到兒童安全座椅使用,以降低兒童...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關嘉慶報導)台南市立安南醫院開風氣之先,今天掛牌成立「急診室中西醫整合醫療專區」,可謂是台灣急診醫療史上重要里程碑;只是由於目前健保尚未開放補助急診室中醫門診治療,因此病人必須要自費看診,每次得要250元。安南醫院院長林欣榮指出,「中西醫合療」是全世界醫療的趨勢,為更加增進台灣中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郭庚儒報導)為提升急救照護品質,大林慈濟醫院建置高危險群病人評估機制,院內無脈搏心跳停止病人存活出院比例提升3成,另外也建置加護病房治療性低溫療法的標準作業流程,對於心跳停止急救後恢復自發性循環的病人,藉由降低病患的體溫減緩病人腦部代謝,減低心跳停止後所造成的腦部傷害,改善病人預後...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張郁梵報導)今年5歲的恬恬因為經常不自主地滲便,放在幼兒園的褲子總是不夠換,加上滲便造成的異味感,常影響恬恬在校的人際關係。在奶奶的陪同下就醫檢查後發現,恬恬的滲便起因並非不自主的腹瀉,而是因長期便秘導致大腸受到擠壓後,將肛門口附近的糞便給「擠壓」出來了,所幸在施以瀉藥治療後,症狀...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