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養身★天冷猝死激增!3招降低心血管風險 醫師再曝關鍵養身習慣

   寒流急凍全台,根據各地消防局資料整理,自19日開始至今,猝死、OHCA累計超過百餘人,馬祖更創下18年來首度下冰霰紀錄,驚人記錄與意外頻傳引發社會大眾關注也提高警覺。醫師出面表示,透過調整飲食與生活習慣便可能將意外風險降到最低。

  越L’excellence功能醫學營養師劉馥萱表示,民眾習慣在冬天進補薑母鴨等食補大全,但食用過量容易造成心血管疾病,建議補充較溫和的木耳、銀耳、山藥、黑豆等,幫助氣血循環,避免過多油質造成身體負擔。其中食材裡的B群、維生素C、膳食纖維能維持腸胃道健康及促進體內代謝,應減少攝取精製糖、麩質及奶類,減緩體內發炎,維持體內賀爾蒙健康代謝,保護甲狀腺、腎上腺、婦科及腸胃道。

  除了選對食材,越L'excellence 功能醫學診所院長陳君琳特別提醒,冬日心血管保養,要注意血管的健康度。包含心肺功能、血管彈性與「血管內皮健康」:

  1. 慢性疾病的控制

長期的高血壓會導致血管彈性下降,變得僵硬。如果有高血壓、血糖或膽固醇問題的話,一定要控制在良好範圍內。

 

  1. 注重身體的發炎指數

血管硬化與體內發炎有關,有一項抽血檢驗指數叫高敏感度C-reactive protein(簡稱HsCRP)若這個指數偏高,代表身體正處於慢性發炎,宜找出發炎原因(肥胖、不當飲食、毒素),進而從生活習慣與飲食調整。

 

  1. 注重同半胱胺酸數值

Homocysteine (同半胱胺酸)是人體原本就有的代謝產物,然而若因為基因或後天營養不均使得血液中的同半胱胺酸太高,容易傷害人體的血管內皮,使血管較容易受損、變得不健康。

 

  1. 適度運動

平時運動,強化心肺功能、循環順暢,遇到天冷氣溫變化的情況,會有較佳的承受度。年長或有慢性疾病的朋友無須刻意追求高強度,中等強度(秘訣:運動時無法說完整一句話,但可以說簡單字語的程度)對於心肺強化就有幫助。

 

  1. 適度的桑拿

建議在身體狀況許可的情形下,可以多去烤箱、三溫暖、溫泉、熱水足浴,透過外在環境使體溫上升的方式,促使血液加速流通,可視為一種和緩的「被動運動」。要特別留意若本身有心血管疾病的民眾,在高溫場所還是要特別留意,適當補充水分避免脫水、時間勿過長。

 

  1. 適當補充水分、避免脫水

清晨容易發生心血管疾病,除了天冷血管收縮外,另一原因是睡眠時是處於「沒有喝水」的狀態,因此人體在早晨會呈現微脫水情況,這時血液特別濃稠,相對容易引起堵塞,因此平常白天要適當補充水分,冬日晚上推薦用保溫瓶裝溫開水在床頭備用,起床後先喝一杯溫水,暖暖身子、讓血液活絡,再緩緩起身,減少天冷可能造成的僵硬與不適。

天冷猝死激增!3招降低心血管風險 醫師再曝關鍵養身習慣

●針對寒流肆虐,猝死人數激增,醫師提供降低意外風險方法。

(圖片來源:Pixabay圖庫)

 

相關推薦

【健康醫療網/記者林怡亭報導】您家的孩子需要矯正牙齒嗎?齒顎矯正專科醫師指出,牙齒矯正的黃金時期在7-12歲時,也就是兒童換牙階段開始,以避免長大以後,無可避免的需做更多的整形手術或補牙、植牙、牙周手術花費更高額度的費用。口腔衛生保健及牙齒矯正 應從孩子求學階段培養正確觀念齒顎矯正專科醫師蘇明圳院長...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蔡岳宏報導】再生製劑被許多癌末患者視為救命希望,而《再生醫療製劑管理條例》仍躺在朝野協商桌上,不過民團針對民眾權益事先提出2大疑慮。台灣受試者協會理事長林綠紅表示,再生醫療藥品可能改變基因,必須更嚴格規範臨床試驗標準。民間監督健保聯盟發言人滕西華則指出,各種再生醫療產品的浮濫行銷手...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曾正豪報導】C肝罹心臟疾病風險更高!有越來越多證據顯示,慢性病毒感染會造成血管的血栓形成,易引發動脈粥狀硬化心臟病。急性C肝炎患者未經任何治療,大約有15-45%的感染者在感染後6個月內自發清除病毒,其餘55-85%患者會變成慢性C型肝炎感染。林口長庚紀念醫院心臟內科吳健嘉主治醫師...

閱讀詳情 »

【健康醫療網/記者陳佳慧報導】《我們與惡的距離》劇集播出後,促使國人探討許多議題,包含應思聰所患的「思覺失調症」,由於他不認為自己有病,不願意繼續吃藥接受治療,導致最後疾病復發,出現無止盡的妄想跟幻聽。亞東醫院精神科陳秉彥專任主治醫師表示,罹患「思覺失調症」的主因,有可能是基因遺傳、環境、神經傳導物...

閱讀詳情 »

Facebook留言